发布时间:2020-03-11 17:58:1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国盛证券:新基建元年 重点布局哪些标的?


  开年至今,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中央接连召开数次工作部署会议,均指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随后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从已经公布中重大项目计划的省份来看,新基建已经成为重要投资方向。在内外部巨大不确定性之下,既要防疫又要稳增长,已经成为当前政策基调。而2020年作为“新基建”开启元年,应该如何理解和布局?

  1、如何定义和理解“新基建”?

  “新基建”从何而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的概念,最早见于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新基建”覆盖哪些领域?根据其概念的由来,新基建最初主要是指涉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领域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而经过随后的多次会议和工作部署,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含义也不断丰富。从最新央视报道来看,新基建所覆盖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七个:5G基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充电桩以及城际高速和轨道交通。若从产业角度来看,新基建涉及的核心产业链主要包括:1)以5G技术为代表的通信产业链;2)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产业链;3)以云技术与大数据为代表的数据中心产业链;4)以特高压和充电桩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5)传统基建补短板的相关产业链。

  由此,所谓“新基建”更多是传统基建领域的延伸,其范围和定义在未来仍会不断拓宽。新基建在本质上仍属于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具备公共品属性,资金来源与传统基建无本质差异,功能定位也是聚焦于补短板和促创新。“新”主要体现在与传统基建的对比上,随着国内工业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基建定义必然会随之改变,未来新基建的范围仍会不断拓宽。

  2、为何“新基建”成为政策着力点?

  2.1、工业化面临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催生新基建需求

  近十年来,我国传统发展红利相继淡化,经济增速趋势放缓,工业化面临结构转型。2019年底,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篇幅大幅提升,围绕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战略性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成为当下未来政府工作的重心。经济发展从高速向高质量倾斜,各行业的产业升级均将推动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