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02 18:45:0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微信和支付宝中的备付金体现在哪些方面?

    任何金融产品页面上的数字都仅供参考,或者说仅是数字,包括银行存款,其与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挂钩。金融即是资金融通,发行主体的特性以其流动性表现。

    什么是备付金?
 
    备付金就是准备随时支付的资金,具有强流动性和高效性,如同银行活期存款。通俗来讲,任何客户拥有所有权,且可随时准备支付的资金都可称为备付金,比如发廊具有充值功能的会员卡,超市具有充值功能的会员卡等等。
 
    但由于发行机构的不同备付金存在差异,表现的风险也不一致。比如在银行机构的备付金一般指存在央行里的超额准备金,而支付机构的备付金自2019年1月14日起由央行接管,类同于商业银行备付金。
 
    在2019年1月14日之前,微信和支付宝中的余额(注意是余额,比如在微信表现为零钱,在支付宝表现为余额,而不是零钱通和余额宝)支付机构是可以动用该笔资金的,类同发廊具有充值功能的会员卡,充进去的钱已经转进法人账户或老板个人账户,上面的数字仅供参考,或仅是数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支付机构变成庞然大物。如果对支付机构备付金不加以管制,任意由支付机构动用,那么显然是对用户的不负责。比如发廊提供充值赠送然后卷钱走人的有多少?万一支付机构也变成这样的法人或个人怎么办?
 
    于是在2017年1月13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客户备付金,将统一交存至指定账户,由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后来,又于2019年1月14日为界线,支付机构备付金将全部集中在人民银行存管。
 
    微信和支付宝中的备付金体现在哪些方面?
 
    微信中的备付金称之为零钱,支付宝中的备付金称之为余额。注意,并不包括微信中的零钱通和支付宝中的余额宝,零钱通和余额宝对接的是货币基金,是理财产品,与备付金无关。
 
    除此之外,用户支付了,而商户还未收到的款项同样是备付金。比如在淘宝上买了件商品,用户用余额或者其他渠道支付了该笔资金,但是没有确认收货,钱也未进入商户账户,该笔资金同样为备付金。
 
    随着电子商务的繁荣,作为“保证金”的备付金会变得非常庞大,特别是像双11那样的日子——尽管人们不向微信零钱或支付宝余额存钱(没有利息),金额也非常庞大,因此该笔资金必须得到相应的保障,才可以确保用户的利益,于是央行出手了。
 
    货币基金是变着法儿赚“备付金”的利润
 
    支付机构接入货币基金以其说是金融创新,不如说其是变着法儿赚“备付金”利润。
 
    备付金不受管制时,支付机构可以动用该笔资金赚取利润,比如将备付金存进银行获得存款利息收入——这也导致那些年支付机构疯狂的崛起,正因为其有极高的收益,而无需任何资金成本(支付机构不付息),这是无本万利的事,甚至像共享单车的押金也是重大的收入(同样后来受到管制,否则倒闭便会出现押金退不回来的情况)。
 
    既然支付机构不能从备付金赚取利润,那么就卖理财产品收起销售服务费吧,于是让用户的钱从备付金主动转向理财产品——微信中的零钱通和支付宝中的余额宝就是此类产品。
 
    比如在支付宝中,以前存在余额准备支付的钱,支付宝不能动用备付金,从中赚取利润。那么就让用户的钱不要存在备付金中,让用户转进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产品,即客户用余额宝,商户用余利宝。
 
    支付机构用货币基金替代备付金,对用户而言可以赚取相应的收益,对支付宝而言可以赚取相应的销售佣金,是双赢的结果,那么余额这部分钱就没有必要在央行集中存管了——一、可以加快货币流速,更好的进入市场;二、对央行而言也不会产生收紧货币的后遗症。
 
    支付机构与货币基金相结合对客户、支付机构乃至央行都是有利的。但是当货币基金的规模庞大到难以控制时,相应的流动性风险又出现了,毕竟货币基金是理财产品,将募集资银行信息港向货币工具,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缺陷。
 
    央行进一步的管制发生在2018年6月份,将互联网货币基金T+0单日快速赎回的提现额度限制在1万元,超过1万部分资金赎回按基金赎回流程进行。
 
    总结,金融产品它总是“创新-管制-创新-管制”的循环,甚至导致出现很多连专业财经人士都搞不懂的金融衍生工具。但不管金融产品怎么变化,我们所看到的数字它仅是数字,并不意味着对应有多少实体货币,否则不是人家给你利息或收益,而是你要支付相应的保管费用。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