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0 07:57:3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新的小区容积率在多少是合理的?

  所谓小区的容积率,也叫用地容积率,指的是居民小区总的建筑面积与总的占地面积的比率。这是用地规划条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指标,也就是说,在地块出让时,这一指标就已经确定了,取得地块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必须根据这一指标要求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最终确定的施工图计算下来的容积率不能突破用地规划条件中设定的最大容积率。

  居民区的用地容积率的设定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限高有关,也与居住区的划分等级有关。不同类别的居住区、不同建筑层数以及不同建筑气候区划的用地容积率的限定标准是不同的。下面做个具体介绍。

  城市居住区的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2018的规定,按照居民在合理的步行时间内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城市居住区可划分为四个等级:

  1、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指的是以居民步行十五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所划分的居住区范围。

  一般指由城市干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0人~100000人(约17000套~32000套住宅),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区。很多超大型分期开发的小区属于这一类。

  2、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指的是以居民步行十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

  一般指由城市干路、支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15000人~25000人(约5000套~8000套住宅),配套设施齐全的地区。通常为分期开发的大型小区。

  3、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指的是以居民步行五分钟可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

  一般指由支路及以上级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人~12000人(约1500套~4000套住宅),配建社区服务设施的地区。

  4、居住街坊

  指的是由支路等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围合的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组合形成的居住基本单元;居住人口规模在1000人~3000人(约300套~1000套住宅,用地面积20000O~40000O),并配建有便民服务设施。

  各类居住区的用地容积率控制标准有哪些不同?

  用地容积率与居住区的等级、建筑层数以及建筑气候区划有关。居民区的等级不同,建筑层数不同,用地容积率的指标控制标准也就不同。

  1、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见下图:

  这类居住区的容积率控制范围由0.8~1.5不等。容积率越高,人均居住用地越少,居住舒适度会下降。

  2、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如下图:

  这类居住区的容积率的控制范围在0.8~1.8不等。对于同一建筑气候区划,同样建筑层数的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的容积率控制指标要高于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3、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用地容积率的控制指标如下图:

  这类居住区的用地容积率范围在0.7~2.0,低层的容积率要小于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而高层的容积率要大于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

  4、居住街坊用地容积率的控制指标如下:

  这类居住区的容积率控制范围在1.0~3.1之间。

  若采用高密度布局时,居住街坊的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如下:

  如何衡量小区的容积率是否合理?

  已通过竣工验收并合格的居民小区,其容积率指标肯定是要符合上述国家标准,也即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是无法通过竣工综合验收的。

  用地容积率反映了小区人均占地面积,一般来说,容积率越低,人均占地面积越大,居住体验会更好。因此,网友在购房时,可比照上述容积率控制标准图表,在控制指标范围内,用地容积率越低越好。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