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08 14:48:1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生于银行卡,死于移动支付,银行数字化加速后ATM还有未来吗?

    曾经ATM布满大街小巷成为金融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银行业以ATM机的市场占有率为业务辐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众则以能够随时存取现金为乐。

    银行ATM的快速发展起源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即随着信用卡和银行卡的广泛应用而实现快速扩张,但同样因为金融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以扫码支付为主的移动支付的普及,现金的应用度大大降低而逐步萎缩,真的是生于银行卡而死于扫码支付。那么,未来的ATM机还有未来吗?
 
    首先,伴随着移动支付的崛起,我国银行的营业网点和ATM机呈现出大的收缩格局,虽然说ATM机退出历史舞台还为时尚早,但已经呈现出下滑的势头
 
    很多人关注到银行营业网点已经开始收缩阵线,两个月以前还在的营业网点,再去办理业务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银行网点数量呈现连续缩减的趋势,据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的数据统计后发现,截至2021年4月6日,已有431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关门大吉。2018年和2019年退出的商业银行网点已超过6280家,2020年前11个月已有2790家商业银行网点被裁撤。
 
    伴随着银行营业网点的收缩,银行的ATM机也大大地收缩了防线,从扩张性布局转为收缩防守,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2020年末,ATM机具为101.39万台,较2019年末减少8.39万台。全国每万人对应的ATM数量7.24台,同比下降7.95%。
 
    更重要的是,2020年ATM机下滑的数量呈现加剧之势,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的季度环比分别减少1.47万台、3.09万台、2.31万台。
 
    与银行营业网点收缩和ATM大大裁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非现金支付业务的增长。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3547.21亿笔,金额4013.0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6%和6.18%。
 
    而目前的结果是银行业和第三方支付的移动支付业务连续高速发展的后果,央行数据显示,自2015年末至2019年末银行业移动支付笔数增长6.3倍,从138.37亿笔增至1014.31亿笔,金额从108.22万亿元增至347.11万亿元。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笔数增长7.76倍,从821.45亿笔增至7199.98亿笔,金额从49.48万亿元增至249.88万亿元。
 
    既然已经不需要现金或者现金需求量和需求场景大大压缩,那么以现金为载体的ATM就已经形同鸡肋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ATM机的崛起是由于我国的“金卡工程”后银行卡的广泛应用,而目前ATM机的跌落也因为扫码支付时代的冲击
 
    ATM机曾经是银行替代人工并实行24小时服务的新型服务方式,以自动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和自助查询机为典型代表。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甚至说过“银行业唯一有用的发明是ATM机。”
 
    从历史的进程看,ATM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逢其时、死于时代。
 
    ATM机的发展有两大因素:一是现金时代;二是银行卡的广泛应用。世界第一台ATM机是在1967年6月27日由英国巴克莱银行恩菲尔德支行投入使用,我国国内第一台ATM则是在1987年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引进。但我国ATM机的真正快速发展,却是1993年我国启动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金卡工程”之后,随着银行系统经过电算化改造和银行卡的广泛应用,为ATM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央行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报告显示,2005年末我国ATM保有量为9.5万台,2015年末我国ATM保有量达到86.67万台,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ATM销售市场,一台台自动取款机成就了ATM厂商的“印钞机”。
 
    而由于ATM机的发展,银行网点走进了酒店、饭店、超市、商场甚至街道、社区,目前ATM机仍然是人们存取现金的重要场所,并为人们带来了便利。
 
    所谓盛极而衰,金融科技的发展创造了ATM机的盛世;同样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同样为ATM机行业带来了“掘墓人”即移动支付。
 
    2015年是ATM机的整体的分水岭,此后虽然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但是已经呈现出强弩之末的态势。2015年春节微信牵手春晚开启的全民抢微信红包,2016年支付宝接棒春晚红包集五福,移动支付的势头更是无法阻挡而一发而不可收,各种移动支付特别是扫码支付快速覆盖着我们生活的几乎全部场景,从而颠覆了ATM生存和发展的现金基础,人们不再大量使用甚至可以不使用现金了。
 
    科技是唯一可以颠覆银行商业模式的力量,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科技无法改变的。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日常交易活动,购物、扫码乘车、扫码租充电宝、电商、餐饮、汽车、房产、医疗、旅游等等。在我国最常见的移动支付,主要是人们熟悉的二维码支付、闪付、第三方客户端支付等等。其中,扫码支付是应用最早、运用最广的存在、大众最熟知、使用率最高的方式,在移动支付中的使用率最高达到93%。不再需要和使用现金后,ATM机还需要吗?
 
    其三,ATM机走下神坛,当人们不再使用现金时,ATM机还有未来吗?
 
    实际上,ATM目前的蹇霾唤鼋鍪怯捎谝贫Ц叮」芤贫Ц兜姆⒄梗肥档贾铝巳嗣窍纸鹬Ц兜拇蠓燃跎倩蛘呦陆怠2016年我国非现金支付合计达到1251万亿元,2017年非现金支付达到了1362.14万亿元,其中电子支付在非现金支付中的占比达到了68%。扫码支付只是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并颠覆了人们使用现金的生活方式,据此,说我国正从一个传统的现金社会转向移动支付主导的无现金社会并不为过,而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冲击了对ATM机的使用。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冲击因素是银行自己冲击了自己的ATM机应用,那就是网络银行的大力发展。面对移动支付和扫码支付的冲击,银行不可能坐以待毙,但银行也不会去发展各种扫码支付,银行的反击是网络银行的发展,并以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为主体形成网络移动支付的整体场景取代现金的支付和使用。
 
    2013~201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支付交易额约为每季度310万亿元,2015年后每个季度达到了560万亿元左右,2016年一季度超过了700万亿元。银行通过网上支付、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大大的降低了柜台业务的操作频率和规模,导致银行内部出现大量的业务离柜现象,目前银行业务离柜率大部分超过90%,有的银行业务离柜率超过95%。银行业务的离柜自然会对冲对ATM机的使用率和使用需求。
 
    目前网络银行客户可以办理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虚拟银行柜台。根据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网上银行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17亿人,在整体网民中有52%的比例已经成为网上银行用户,2018年第2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客户交易规模达到478.6万亿元人民币。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移动支付的笔数从2018年的605.31亿笔,直接飙升至2019年的1014.31亿笔,上涨409亿笔;我国银行业移动支付交易金额从2015年的时候的108.22万亿元,到2019年已经达到347.11万亿元,上涨三倍多。
 
    ATM机面临尴尬的境地:要么改进功能提升现实的适应力,如业务展示、网络支付的演示和其它新功能的需求;要么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二者必具其一。ATM机有未来吗?肯定有。关键是取决于ATM机自身的升级换代能力。
 
    无论是银行营业网点的关停和收缩,还是ATM的大量减少,从根本上都只会加剧银行网点和ATM的转型,银行虽对银行网点进行动态调整、撤并,却同时加大了自助设备的布放和升级。银行目前对银行网点进行轻型化、智能化、特色化转型升级,同时加速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客服中心等线上服务平台升级迭代,从而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了银行的网络化服务流程和服务效率。这就要求ATM设备主动适应商业银行机构和网点向轻型化、智能化、场景化方向转型的需要,对传统的ATM机进行升级改造,从而升级为更加智能化的自助设备,这才是未来ATM机的出路。
 
    从现实看,我国银行业对自助设备的投放并没有减少,而是还有加大的趋势,根据相关数据资料,2018年末银行业布放自助设备共计103万台,其中创新自助设备2万台;2019年主要是加大智能柜台机、回单打印机等的投放。
 
    可见,是传统的ATM机没有未来,而不是ATM机没有未来,而ATM机在面对银行超级智能化的竞争时,只能通过智能化应对银行智能化和金融科技发展的未来,以农业银行为例,截至2019年6月末超级柜台已覆盖全行2.2万个网点,对柜面业务的替代率达94%以上。超级柜台是智能化客服务渠道和平台,由“软件”+“硬件”+“后台”构成。这可能才是ATM未来的发展取向。
 
    这个社会唯一不变的是变化,ATM机曾经的崛起是遇到了历史的发展机遇,而目前遇到的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但任何变化中有危当然也会有机,至于ATM能否抓住机会那就看升级的能力和智能化的未来能力了。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