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6 20:46:1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前亚运的杭州,必将引领全省的新一轮基建投资!

峰会结束后,亚运会前的杭州必将引领全省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

日前浙江省2022gdp目标,浙江省委、省政府编制发布了《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行动方案》(简称《方案》) )。名称已由原来的杭州湾区、浙江大湾区等流行版本改为“浙江大湾区”。

虽然尚未完全披露,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仍处于审议的最后关头。浙江大湾区规划文件率先发布,充分体现浙江努力引领双高发展。这篇文章带你重点关注基础定位、产业布局、重点交通项目和目标。

(一)名称研究

从内容上看,这更像是浙江省城市群建设的行动计划,却只是蹭了“大湾区”的知名度。说实话,仅以浙北环绕湾区的7个城市的体量来说,这个湾区的面积真的不大。

2017年,长三角核心区(含上海、苏南8市、浙北7市)GDP超13万亿,而大湾区(含11个城市)GDP浙江)2017年《规划》定义为5.18万亿,约占核心区域的1/3。

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与上海都市圈、长江都市圈(也可包括新增的皖江城市带)一起,是江浙沪三省的实施路径。 ――国家批准的长三角城市群深度发展。实施,而不是国家战略。

因此,由省编发,名称中带有“省”字样,中央记录,是有原因的。

当然,它有多大?也可以多维度理解

(表中的红色标记是最小值和最大值。小而美的杭州带来了“大湾区”的10个兄弟。相比其他几位大佬,前三名的面积和人口,当然,与“大”字相匹配)

《规划》中提到,到2022年,全区GDP超过6万亿元。――说实话,2017年5.18万亿的全国第四大数字,年均增长3%,很容易实现。毕竟,过去五年的年增长率一直稳定在7.5%-8%。从中也可以看出,浙江对于自身产业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有着自律。好吧,想想这两年依靠外资形成的后苏南模式的兴起和困难,现在总是被诟病。. .

(二)整体定位布局

在大湾区总体布局中,提出“一环一带一通道”的产业布局,即:

第一环提出“一港两极三廊四新区”的空间格局,即:

总的来说浙江省2022gdp目标,一环是大湾区真正的湾区,也是高科技产业布局的重点。产业协同方面,北方主要对接上海,完善长三角区域合作,探索多种飞地模式,开展产业协同、产教融合、收益共享、投资合作。南部主要利用本地制造业和小商品优势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商业。

(3) 流量是重中之重

此前,贵州和新疆都先后发布了1万亿元的五年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新疆还在进行中,贵州也快完蛋了(单看贵州这几年的增速,不知道后面的增速用什么补上,大数据?)

图为世界第一高桥贵州北盘江大桥。整个“十二五”时期,世界十大高桥贵州占据了五个席位。这样的流量强度和财政转移支付,还有谁?

与西部地区低密度、高难度的交通不同,此次轮到客货流高强度的浙江。

以四港一体化建设为导向,以海港为核心,以信息港为纽带,共同推进陆港与空港一体化发展。

中期展望目标是到2022年建成省内1小时、市内1小时、市区1小时的交通圈。

将甬舟港打造为“一带一路”海运枢纽和义乌“一带一路”陆上枢纽。将形成杭州、宁波两个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温州、晋义两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注:根据《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2017)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杭州和宁波同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不看经济层面,都是区域内的核心城市,包括成都、武汉、郑州、西安、昆明、乌石等,而长三角只有上海。杭州和宁波都提过了,得不到支持)

具体到铁公水空的代表项目:

如今,杭州东站的发车量和发送旅客量均位居全国车站前五位。考虑到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后的良好发展势头,以及集散、转运、集运的不断推进,实现水运目标并不难。180km/h的超高速必将提升杭州湾南岸的出行效率。比如当年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有望成为我国发达地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快速扩容的样板。机场方面,萧山机场货运吞吐量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两位(甚至快于新郑机场、以全省之力发展),但相对饱和。未来,嘉兴作为快递配送中心可以适当分流货物功能。

在发展特色上,依托浙江信息化优势和山水风光积淀,重点打造:

记得2008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江苏依托全国第二大钢铁产量和政策优势,大力投资基础设施,筑巢招商,交通项目众多交通法规可以上市了!浙江依托南方民营经济和杭州明星企业培育自身内功。如今河东十年,河西十年,好在未来可期,交通强省新时代即将出现!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