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9 06:38:51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100多篇文了,再加上个人解析形成此文,你怎么看?

100多篇文了,再加上个人解析形成此文,你怎么看?

一年前的文章,今天放上来

―――――――――我是分界线―――――――――

前段时间,朋友圈开始传出南京将合并句容的消息。事实上,我并没有真正关心这个。毕竟自1983年句容被抽离南京以来,每隔几年就有这样的一波。

句容作为历史上的金陵老八县,从未停止回南京。

但这一次似乎还是一样。

就连地产圈的一些朋友都觉得这个发布有点靠谱,甚至有朋友打算带我去句容镇江投资买房,说要赌。

中标会所招标模式,输给大海打工。

我刚刚又注意到了这一点。

花了一周时间翻阅了 100 多篇文章。帮你梳理一下这起事件的前因后果,梳理一下,加上个人分析形成本文。

读完这篇文章,基本相当于读了100多篇文章。

因果

如果说之前“句容并入南京”的传闻没有站稳脚跟,这次传闻的立足点似乎要强很多。

不仅是理论分析,还有提案、政治声明,甚至案例支持。这似乎是一次完美的“发布”和“舆论测试”。

1.1 案例:济南、合肥、成都、西安

2019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宣布济南与莱芜合并。成为南京句容这一波动荡的最大导火索。

不仅如此,其他城市的并购案也被媒体一一扒出。

例如,2011年,合肥、马鞍山、芜湖分出巢湖。

再比如,2016年,成都主办了简阳。

再比如,2017年,西安主办了西咸新区。

这些城市合并的直接结果是GDP、土地和人口的巨大增长。

毕竟对于采埃孚来说:人口就是发展潜力,土地就是财政收入,GDP就是政治话语权。

每个人都希望他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强大。

而且,目前的执政思路似乎越来越接近“打造星城”。

例如,2016年在杭州,时任杭州市委书记李强提出“杭州富,全省富,杭州强,全省强。全省也要大力推动杭州的发展。”

再比如,2017年2月,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也曾说过“济南好,大家都好;济南强,山东强;济南隆重,全省盈利”。

1.2 提案

2019年1月15日,省政协提案在省政府网站发布如下:

“南京并入镇江”的话题再次被炒热。

(链接:/a/290276558_419393)

其中也提到了各种说法,下面我将一一分析。

我也专门找了这个作者。作者本人是扬中人,即镇江人。

一位学者、政协委员热爱家乡,希望家乡越来越好。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官网上的提案没几天就被删除了,这让很多人不禁思索起来。

看起来是不是很符合“放风试舆论”的情节呢?

1.3 政治表态:南京第一名

事实上,这里的政治声明并没有明确说明合并,而只是围绕着南京的首要地位。

一、南京市市长声明:

南京的“第一学位”也是未来十年的工作重点。南京采埃孚在很多计划和声明中都提到了“至上”这个词。(第一度下面单独讨论)

时任南京市委书记:

(关联:

/s/D2XDaas82vk3nASJVBN_AQ)

又如:2019年市委一号文件也提到,

例如: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也提到了一级学位

但打脸的是,济南和南京本来就是GDP的“难兄难弟”。

南京努力了2年,第一名却从全国倒数第二跌至倒数第一。

已经够尴尬了。

1.4 理论分析

我翻阅了大大小小的媒体各种观点,整理出了目前支持南京镇江合并的几个主流论点:

1)地形理论:南京市东西窄,南北长,不利于目前的发展。

2)城市形象理论:南京经济排名全国第一、倒数第二,影响城市形象。不利于南京在全省的政治经济话语权。

3)镇江反转论:镇江的GDP已经开始下降,是江苏省唯一一个经济出现反转的城市。这是因为经济结构的原因,因为镇江港口经济的衰退,这种衰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改善。合并将使镇江受益。

4)资源兼并论:宁镇合并后,南京的人口、面积、GDP等指标都能得到提升。南京将成为江苏省最大城市和江苏明星城市。

5)地缘论:宁镇与仪征合并后,将加速宁镇与杨的整合。同时辐射苏中,带动苏北。

6)产业转移理论:为南京城东发展提供土地储备和土地指标。有利于南京城东经济发展。

7)星城理论:下一个十年是二线城市大跃进的时代。无论是苏州的经济模式(过于依赖上海),还是城市结构(强镇弱城区),都不能承担明星城市的角色。因此,江苏城市在吸引高素质外来人口方面继续被杭州碾压。就连合肥近年来也备受瞩目。江苏需要一个明星城市来与杭州和合肥竞争。

8)小南京理论:南京目前的人口和面积在沿海省会城市中相对较小。面积6597万平方公里,人口833万。与杭州相比,它的面积为1659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947万。南京的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都不足以与杭州相提并论。

虽然:2017年,南京GDP总量11715亿元,经济增长8.1%;杭州实现生产总值12556亿元,增长8.0%。

从数据上看,南京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杭州的93%。

1.5 官方媒体声音

以下官媒消息被各媒体解读为zy正在考虑扩大南京版图的预热。

2018年8月15日,南京日报A11版刊登叶南科的文章《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南京城市特权》,其中提到,“提升南京城市首要地位,首先要从优化城市功能入手。在新一轮发展中,南京受区划面积的限制,南京的地理特点是南北长、东西窄,需要适当扩大区域扩大城市的首要地位。”

紧接着2018年8月17日,新华日报发表《见证美丽古都蓬勃发展40年》一文,并在延伸阅读中发表了《南京行政区划调整路线图》,详细描述了南京的成长历程从1983年至今。行政区划调整“路线图”。并且“开放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

2018 年 10 月,中央巡视组批评省会南京市缺乏功能,优先级低。嗯,也上央视了。

2019年1月16日,《南京日报》刊登了国家发改委城镇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关于“重新认识城市边界”的观点。

第二南京第一学位

事实上,很多媒体在文章开头就把首要地位定义为经济首要地位,然后开始争论南京首要地位低下。

这并不全面,经济只是城市首要地位的一个方面。

在采埃孚规划中,对首要性的理解其实远不止经济学的一个方面。

2.1 一级范围

这里我们直接摘取南京市委书记张景华在《新华日报》2018年7月27日“南京解放大讨论”上的文章总结:

(关联:

/s/D2XDaas82vk3nASJVBN_AQ)

南京一级目标分为:

1) 创新至上

2) 行业一级学位

3) 功能至上

4) 生态至上

5) 开一级学位

“省会城市的功能是什么?

有五个主要功能:枢纽、集聚、辐射、引导和服务。"

根本没有提到经济至上。估计有苏、羲两个经济强国。南京不敢把GDP指标定得太高,以免分分钟被打脸。

2.2 首要性理解

在另一篇官媒文章中,笔者发现,在2019年1月9日的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南京市市长蓝少敏(致外省朋友:南京市长不是江桥)在报道中提到了“素颜”。

(关联:

/s/x6DLXjXFjQG5GXKC-ilRTw)

蓝少敏说,要以国家和省对南京建设发展的全力支持为动力。

1)全力以赴争先,做强消费中心、交通中心、金融中心

2)南京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3)争取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实施商圈消费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南京购物”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4)“米”字型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将提升南京的城市主导地位。

5)完善省会城市服务功能。强化金融职能。

6)提升总部经济集聚度。强化展览功能。

虽然最终结果确实促进了经济的改善,但并没有直接提到GDP的最终目标。还是从消费、交通、金融的角度来解释。

2.3 关于首要性的结论

梳理了这么多官方的解释,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南京“优先”的阐述中没有一个直接提到GDP。

所以,很多新闻和公众号,是“南京并入镇江”最有利的理由――“为了提高南京第一名”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退一步说,句容和镇江的合并江苏镇江2022gdp,或许确实有利于南京推动GDP第一的位置,而且在账面上看起来确实不错。不过,这和“扫一扫”没什么区别,因为只是简单的1+1=2。

但对提高南京交通、金融、工业等的首要地位并没有直接的作用,而这些一级学位是吸引人才、招商引资的核心。

城市地区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才是真正的重点。

(敲黑板,城市,城市,城市,说出关键词三遍。)

三南京合并镇江?

虽然有无数的理论分析、提案、媒体热身、先例等等。

它甚至看起来像那样。

2013年2月,丽水、高淳被撤县设区,似乎也经历了这个过程。

2015年6月,江北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区,似乎也经历了这个过程。

2018年12月,S6宁州轻轨开工建设,似乎也经历了这个过程。

但谁也不敢断言宁镇合并一定会发生。

不合并的理由和合并的理由一样好。

3.1 合并的必要性

上面我们列举了论证南京与镇江合并的必要性的论据。我将再次复制如下:

1)地形理论:南京东西窄,南北长,不利于目前的发展。

2)城市形象理论:南京经济排名全国第一、倒数第二,影响城市形象。不利于南京在全省的政治经济话语权。

3)镇江反转论:镇江的GDP已经开始下降,是江苏省唯一一个经济出现反转的城市。这是因为经济结构的原因,因为镇江港口经济的衰退,这种衰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改善。合并将使镇江受益。

4)资源兼并论:宁镇合并后,南京的人口、面积、GDP等指标都能得到提升。南京将成为江苏省最大城市和江苏明星城市。

5)地缘论:宁镇与仪征合并后,将加速宁镇与杨的整合。同时辐射苏中,带动苏北。

6)产业转移理论:为南京城东发展提供土地储备和土地指标。有利于南京城东经济发展。

7)星城理论:下一个十年是二线城市大跃进的时代。苏州的经济模式(高度依赖上海)和城市结构(强镇弱城区)都无法承担明星城市的角色。因此,江苏城市在吸引高素质外来人口方面继续被杭州碾压。江苏需要一个明星城市来与杭州竞争。

8)小南京理论:南京目前的人口和面积在沿海省会城市中相对较小。面积6597万平方公里,人口833万。与杭州相比,它的面积为1659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947万。南京的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都不足以与杭州相提并论。

虽然:2017年,南京GDP总量11715亿元,经济增长8.1%;杭州实现生产总值12556亿元,增长8.0%。

从数据上看,南京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杭州的93%。

8上面,看看就好。

然后我把重点放在我认为比较可靠的“足迹”上。

以下内容值得关注,均由张三芬原创,欢迎留言讨论。

1)从南京人口来看:

在2018年12月发布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中,人口规模规划为:“计划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060万左右。...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将得到控制,人口从833万增长到不足1300万,此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平均而言,基于 2018 年目前的 833 万人口,这意味着:

2018-2020年,人口从833万增加到1060万,年均增加113.5万。

2020-2035年,人口将从1060万增长到1300万,年均增长15万。

现状是,2010年以来,南京常住人口年均增长已从2010年前的25万左右骤降至5万左右。

比较其他城市的人口增长,

南京人口增长的规划目标确实太“天方夜谭”。

除了人口老龄化,南京人口增长放缓的原因还有城市吸引力的减弱和合肥的崛起。

南京三靠安徽,安徽一直是南京的重要腹地。

合肥的崛起,最恐慌的就是南京。

那么这个计划从何而来?敢说未来两年南京人口年均增长113.5万人?

除了合并其他县市,我想不出别的办法。

2)从江苏整体发展来看:

我们说未来10年是二线城市的时代。

你为什么这么说?

一线城市严控人口规模,城镇化进程刚刚过半。下半年,自然需要很多二线城市发挥主导作用。所以,有争人,就有湾区经济圈。

二线城市一定明白zy的用意。

其中,人,尤其是人才,是最重要的。

城市发展的本质是实现人口红利。一个老化、缩小的城市只会逐渐消失。

江苏的伟大之处在于,13个地级市每个都可以做好,发展非常均衡。

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它变成了一个致命的软肋。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苏州的无锡,县镇发展的很好,人们没有动力去市区。

同样,13个城市发展较为均衡,人们前往省会的积极性较弱。

如果不是南京有大量的优质大学,人口增长将是可怕的。

另一个可怕的数字:

根据《2017年江苏省老年人口信息化发展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江苏的老龄化率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平均每 4 到 5 人中就有 1 人在 60 岁以上。

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省级层面,江苏在老龄化方面位居全国第一。

据2016年统计,人口增长率最低的五个省市分别为:黑龙江-0.49‰、辽宁-0.18‰、吉林-0.05‰、天津1.83‰、江苏2.73‰。

江苏的人口增长率在全国排名第五,除了东北三省和天津,就是江苏。

人口是发展的动力。没有新的人口,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甚至房地产也不能发展。

因此,对于江苏来说,重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南京,而是如何保证全省的发展潜力。

这一重任只能由南京承担。

浙江也有类似情况,城市发展均衡,人口老龄化严重。这与江苏的许多情况非常相似。

2016年,浙江提出“杭州富则全省富,杭州强则全省强。省内其他城市也要大力推动杭州发展”。

这是什么意思?

杭州首先从浙江其他城市吸血,使杭州成为明星城市。然后通过杭州去外省吸血。

打造全省实力城市,形成规模效应,再通过杭州回馈省内其他城市。

强行挖出一个洞。

事实证明它确实有效。

江苏似乎是唯一的出路。留给二线城市吸血抢人的窗口期其实很短。

留给南京的时间不多,留给江苏的时间也不多。

3.2 不必要的合并

我可以找到支持它的理由而不必合并。

1)GDP排名对城市发展没有实际意义

合并后,南京的GDP确实很高,但就业环境、市场环境、总部数量、工资都没有明显改善。而这些,正是制约南京吸血能力的关键。

同时,即便没有合并,南京对镇江也有很强的吸血力。

2)南京新的增长点是江北新区

南京的新重点在于通过江北新区的发展吸安徽的血。江北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

宁镇洋的整合重在“连接”。从连接上看,镇江确实没必要合并。

3)镇江不能成为南京的经济中心

从镇江到南京市中心的距离来看,并不能有效带动镇江的发展。比喻丽水高淳。

投资的四个技巧

以上整理了很多。至于结论江苏镇江2022gdp,则由评委自行决定。

如果您手头有闲钱并且愿意赌博,请尝试一下。

如果你想安全,有一个可以工作的方向:

无论市场上流传着什么样的并购方案,宝华、黄梅、句容市区都包括在内。

因此,可以趁着市场低迷的时候,去宝华、黄梅、句容市区寻笋。

而且,最好找三个以上的房间,改善需要。

为什么需要购买改进?详细的论证过程,可以阅读我之前的文章:

南京,一个只有“牌”没有“环”的城市,是车牌的第五章。

有钱进别墅,那土豪就免了。毕竟句容的别墅也是2w。

就算以后不合并,出手也不亏。

竹笋是最好的护城河。

但毕竟投资还是有风险的。比如像雄安这样的交易会不会有限制?

如果你认为这是无稽之谈,那就当成八卦,其他人也会效仿。

不想赌的可以安心买主城,把风险降到最低。

张三芬

2019 年 1 月 30 日

旧文本阅读

一、南京,一个只有“盘子”没有“环”的城市

2. 与房产中介沟通时必须知道的17个套路

3.去售楼处看房必知的17个套路

4、投资老城区的正确姿势

5. 分裂城市,扁平城市

6、二手房找笋的正确姿势

7、投资新房找笋的正确姿势

8、大城市房价不降,为什么?

九、投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正确姿势

10、投资公寓的正确姿势

11、2018年底,本轮房价何时见底?带你从运营层面分析

12.张三芬:不一样的2018楼市年度总结,带你用数据判断2019年走势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