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2 01:12:5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互委会下发校园贷暗流涌动社交平台江面之下

互委会下发校园贷暗流涌动社交平台江面之下

在经济观察报记者吴秋亭的强力督导下,校园贷看似回归平静,但江河之下,暗流涌动。

12月1日,互委会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网贷平台不得为在校生、无来源还款或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提供贷款撮合业务。

但现实情况是,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仍有大量校园贷中介和非正式校园贷活跃。

Campus Loans 于 2014 年开始为大学生提供贷款服务。201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因随后爆发“裸贷、暴收”等负面事件而受到质疑。去年4月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整顿校园贷款。

此次印发的《通知》再次明确了校园贷款强监管思路的决策层。

校园贷款中介泛滥

“无预付款、低利息、高额,承接各类大学生贷款,欢迎来电咨询。” 每隔两三分钟,一个名为“大学生分期贷款交流群”的QQ群就会闪现出类似的标语。

12月6日下午,记者试图在群里结识一位名叫“你的大树”的贷款中介,询问他作为大学生的贷款业务。中介告诉经济观察报无视征信线上借款app,最近“校园贷基本降了”,但他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中介还介绍,贷款形式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线下是指民间借贷。他申请了,然后会见了记者,付了钱,签了合同。

在网上,借据通过各种网络借贷平台发行,然后平台借钱。金额和利息视个人资质而定,他最终会收取金额的20%作为手续费。

当记者询问是否可以向网贷平台提交信息并完成贷款?对方称平台有审核标准。最近很多平台不允许学生借阅,个人投稿也无法获批。他向记者保证,他可以帮助开户和申请配额。当记者问及具体操作方式时,他表示“有了后台操作权限,就可以绕过风控”。

随后,记者拨打了中介提到的其中一个网贷平台“分期乐”的客服电话,依旧以学生身份进行咨询。客服表示,分期乐尚未与代理机构合作。如果要办理贷款业务,最好由记者自己操作登记。不过,客服也没有质疑记者的申请资格,只是告知“需要填写姓名、学校、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并表示贷款将由平台发放.

在风起云涌的校园贷中介中,也有“工种”之分。

“经营者”、“代理人”、“包装者”三种身份是中介机构的总称。“运营商”负责平台系统的运营,佣金按订单固定;“代理”从各种线上线下渠道拉客,从中介费中收取佣金;平台审核,收取一定的包装费。

12月7日,记者在微信上就材料包装业务咨询了一位自称徐经理的中介。他告诉记者,只要年满18周岁,不管是不是学生,都可以操作包装。1小时内批准,10分钟内收到。

徐经理表示,根据贷款额度不同,打包服务的种类也不同,主要分为员工打包和经理打包两种(贷款人打包为普通员工或公司经理,后者优于前获得贷款金额。)。贷方只需拍摄身份证和银行卡的照片,并提供个人、亲友的联系方式。工作证明、贷款证明、工资流水等资料由他制作。前期收取20元押金。审核通过后,必须将贷款金额的5分支付给他,钱到账后支付5分。

堵门,校园贷平台监管趋严

当众多校园贷平台因监管被迫转型或关闭时,中介机构正成为校园贷最便捷的渠道,各种高利贷和恶性事件也经常从这里开始。

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对校园贷款进行管理和整顿。2016年4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发布校园网贷行业首份正式文件,要求加大日常监测、实时预警、响应力度网络不良贷款处置机制。

此后,各家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纷纷出手,堵住校园贷的“偏门”。

今年5月,银监会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再次下发通知,要求禁止未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机构提供校园贷款服务,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退出。

国家加强对各类网络借贷平台业务的监管。11月28日,全国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公告,揭发部分网贷平台涉嫌违法开展校园贷业务,指出部分网贷平台使用“消费贷”、“培训贷”、“创业贷”贷款”。其他变体掩盖了校园贷款的性质。

在日益严格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环境下,国家对校园贷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但与借贷平台不同的是,校园贷中介往往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存在,隐蔽性高,监管难度大。此外,部分网贷平台因转型困难,仍在经营非正规校园贷业务,为大量校园贷中介提供了生存土壤。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红燕认为,引入校园贷监管制度只是第一步,后期监管需要形成威慑。“网贷平台数量众多,不法平台的存在在所难免。” 但他也表示,12月1日发布的《通知》对部分无牌现金贷平台进行监管取缔,这意味着以往违规的校园贷平台将面临无法发放贷款的困境。

在放贷平台监管趋严的情况下,门槛低、放贷速度快,但缺乏管控的校园贷中介却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在某中介的QQ空间,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谈话”:“网贷不给你钱,我给!” 网贷之家研究院研究员王海梅向经济观察报分析,有需求的地方。有市场,虽然国家禁止发展校园贷,但在需求的带动下,还是会有不良中介通过各种渠道放贷。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私下寻找校园贷款中介,也与正规贷款渠道有限、门槛高有关。“被诟病的高利贷、暴力催收其实多与校园贷中介有关。中介灵活,资金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引流,

同时,通过中介办理的贷款业务往往门槛低、欺诈流、审核不严、催收方式不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表示,此类校园贷极易引发校园恶性事件,损害整个行业的公信力,无形中影响其他正规借贷机构。

开门见山,银行校园贷业务尚未成熟

在堵住非正式网贷平台等局部大门的同时,银行等“大门”并未完全打开,为校园贷中介的泛滥提供了成长条件。

大学生消费能力不足已成为社会公认的事实,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天猫今年9月发布的大学生消费趋势榜单显示,过去一年,全国大学生“剁手”指数持续攀升。订单已占整体的17%。

正是考虑到大学生的金融需求,银监会在封杀非官方网贷平台的同时,鼓励正规军――银行等持牌机构进入校园市场,减速与开门并行.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开始涉足校园贷业务。

2017年5月,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发布了业内首个大学生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中行还于5月推出了“中银E贷・校园贷”产品,期限一年,最高贷款额度8000元,并表示未来业务可能延长至3-6年。

但目前银行业校园贷业务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成熟,大学生的熟悉度和覆盖率不高。银行作为正规机构,审核严格,业务处理时间长,难以解决学生燃眉之急。

高门槛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杨东告诉记者:“目前该行校园贷业务的运作并不理想。”

相比之下,校园贷中介在解决助学贷款业务时,不需要任何抵押和资质要求,门槛远低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资格垫底的学生群体基本符合录取条件。同时,中介的材料打包和平台运营服务,可以让学生跳过繁琐的材料准备过程,加快处理速度。咨询过程中,一位中介向记者保证,“五分钟后放款”。

此外,风险控制问题是目前制约银行开展校园贷业务的因素之一。虽然与网贷平台相比,银行的信用评级体系更为完善无视征信线上借款app,但王海梅认为,银行开展校园贷业务最大的难点在于风险控制。“由于大学生没有固定的还款来源,信用数据是空白的,银行对大学生的征信系统还不完善。”

对于未来银行业校园贷业务的发展方向,杨东认为,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经验,实现校园贷业务的差异化、多元化发展。“国外有一些金融机构在校园贷款业务上做得很好,比如桑坦德银行,根据学生的年级、地区、家庭情况,提供分级、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未来的校园贷款和其他消费金融。” 杨东说道。

经济观察报记者 吴秋亭

经济观察报新闻部记者

专注教育行业相关领域,擅长深度报道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