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9 04:43:35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多地警方破获用户恶意利用规则漏洞“薅羊毛”诈骗案

多地警方破获用户恶意利用规则漏洞“薅羊毛”诈骗案

故意制造“问题外卖”索赔;频繁使用退款机制退款订单;不断注册新用户获取福利……

平台能不能用断路器来堵漏洞

阅读提示

为了吸引用户,很多新业务平台公司推出了新用户首单打折、到货不满意快速退款、首次使用打车软件付费等规则。犯罪。

对115个订单进行“问题外卖”恶意索赔;使用“极速退款”大批量退款3000多单;新用户福利“羊毛”花了3万多元……

新用户首单优惠,到货不满意快速退款,打车软件使用后付费。近期,多地警方破获用户恶意利用平台规则漏洞构成诈骗的案件。该律师表示,诚信原则要求所有市场参与者追求自身利益,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福利。在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中,消费者可能会从恶意的“刮羊毛”行为中获利,但这不仅不利于新商业模式的健康发展,而且从长远来看,消费者也会受到不诚实的攻击,甚至构成犯罪。 .

平台便利规则成为积累资金的手段

一些外卖平台会与保险公司合作制定快捷支付规则。用户一旦吃了“问题食品”,就可以在APP中上传相关证明并提交索赔。根据理赔原因,用户可以在1小时内得到理赔结果。然而,也有人利用外卖平台的快捷支付规则作弊。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法院近日宣判了此类案件。

被告人阮某通过外卖平台点餐后,对食品中的异物进行虚假拍照后,以食品卫生问题为由向平台申请赔偿,并从中获得了赔偿。6个月内,阮某利用多个账号如法炮制,恶意索取平台订单115笔,骗取总额近2万元。

巧合的是。在今年江西永丰警方查处的一起案件中,谢发现某网购平台有“极速退款”的服务承诺。趁着这条规则的漏洞,谢某和张某先在平台上大量购买了商品。收到货后,以商品已过期、包装破损、发错货等为由向平台申请退款和不退货,然后将已经发货的商品转移到平台。卖。通过这种方式,两人共申请了3000多笔退款,累计金额超过20万元。

在很多电商平台上,向新用户发放优惠券也是一种常见的吸引新用户的方式。今年8月,江苏南通警方破获一起利用电商平台新用户福利“扫地毛”的案件。袁某在电商平台注册了一个新用户,然后在他的账户上获得了优惠券和红包。虽然一个红包的金额只有10元左右,但袁征用积累的方法越来越多,在平台上一共收了3万多元。

记者还发现,在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平台上,部分用户利用平台“先用后付”的机制来逃避支付账单。部分乘客会注册多个打车APP那件商品不是信用炒作,逃跑后不再使用该账号。也有乘客购买多个虚拟号码注册打车,多次逃票,后续也难以追回车费。

是商家“买不起”还是用户“脱身”

“规矩是商家定的,商家玩不起?” “平台有漏洞,怎么追究消费者的责任?” “‘打毛线’的人太多了,不要‘耍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消费者对利用平台规则漏洞被处罚感到疑惑。

近年来,利用电商漏洞大规模刷红包或刷单,逐渐形成了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其中,不乏利用技术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的黑灰团伙。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网络与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张涛表示,平台发放优惠券的行为本质上是要约,用户领取优惠券的行为是承诺。除其他特别约定或法律特别规定外,赠与合同成立,用户取得优惠券,可按优惠券要求使用。至于用户“捡毛”的行为是否违法,张涛认为,应根据不同情况详细分析。

“首先要看消费者的行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就‘羊毛党’而言,如果你平时使用平台的优惠促销信息下单购买,就能从中获得利益。根据商家优惠政策进行的交易,属于合法合法的交易行为,其交易受法律保护,同时根据平台促销或规则范围内,即使一人获得多张优惠券但是,如果利用技术漏洞或其他非法技术手段,恶意获取或提取现金利润时,可能构成不当得利或其他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及刑事犯罪.”张涛还表示,如果优惠券被善意的消费者收到,而平台或商家设置了自己的优惠规则范围内的交易,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合理使用消费者对规则的瑕疵或漏洞不应视为不合理,平台经营者应为自己“买单”。

新业态健康发展呼唤诚信

今年5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的一起“剁羊毛”诈骗案引起广泛关注。本案中,大学生徐某利用在肯德基客户端下单时发现的技术漏洞,通过网络交易软件将骗取的包装产品低价出售给他人,牟取非法利润。同时,徐还亲自或通过网络向丁某等4名同学传授作案方法。法院以犯诈骗罪、传授刑法罪,判处许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新兴互联网产业发展不规范和法律边缘化问题,将加强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严厉打击网络诈骗、信用炒作、身份盗用、“刮羊毛”等网络灰黑行业。

“诚信原则要求所有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福利。消费者在交易中违反诚信原则,势必会破坏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陕西雪高律师事务所刘静律师表示,在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中,消费者可能会从恶意的“抓羊毛”行为中获利,但这不仅不利于新业态的健康发展,还会因失信而反击消费者。长此以往,甚至构成犯罪。

“消费者在交易中违反诚信原则,会损害商家的利益,也可能导致商家在策划某些折扣和盈利活动时更加谨慎,从而可能间接减少原本有利的法规和折扣。给消费者。空间。”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展章认为,一些“捡毛”的恶意行为往往违法成本低那件商品不是信用炒作,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继续进行。不断更换新账户。不公平的利润。

张涛建议,电商平台应正视相关漏洞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建立断路器合规机制,确保系统和网络安全。“如果交易明显不公平,商家主张撤销合同,消费者基于对商家的信任进行的交易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消费者也有权要求相应的损失。” (记者曲心悦)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