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2 02:39:5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本文提升出生人口规模的因素有哪些?(图)

本文提升出生人口规模的因素有哪些?(图)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

(一)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1062万人,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来看,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

(2)20-30岁和20-35岁女性人口的高峰分别出现在1993年和1997年,随后波动呈阶段性下降。近年来育龄女性人口规模的下降不足以完全解释出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原因。

(3)“生育率”近似用某一年龄组生育人口占育龄女性人口的比例来衡量。我们发现,20-30岁的生育率在1990年代初下降到8%以下,2019年和2020年下降到7%以下。%和6%是两个整数阈值,情况不容乐观。

(4)出生人口变化主要受“生育率”变化和育龄妇女人口规模变化两个因素影响。2017年至2021年,出生人数锐减主要是由于“生育率”锐减,育龄妇女人口规模影响较小。有观点指出,当前生育人数的增加,并非受限于育龄女性人口规模,而是通过降低育儿成本、加快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提供税收抵免和儿童补贴都是增加出生人数的措施。生育率”是一个有效的工具。

2. 前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中国将有1062万人出生,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般来说,生育数量取决于两个因素(育龄妇女少、生育意愿低、中国如何扭转生育下降趋势):一是育龄妇女的数量,二是生育率,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出生人口人口统计学指标的意义,主要是由于统计数据不准确,应该可以忽略不计。

有媒体认为,育龄女性人数下降是生育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民间普遍认为,女性受教育程度、经济压力、育儿成本高是主要原因。本文希望从数据入手,弄清中国出生人口的情况,确定出生人口下降的原因。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Wind等。

三、分析过程

3.1 出生人口历年变化

不考虑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中国出生人口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2):高出生阶段。这一阶段年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1963年至1972年年出生人口超过2500万。

第二阶段(1973-1997):波动阶段。这一阶段,受不同程度的计划生育和人口惯性的影响人口统计学指标的意义,年出生人口波动较大。从 1977 年到 1980 年,它低于 1800 万,而从 1986 年到 1990 年再次增加到超过 2300 万。

第三阶段(1998-2017):稳定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口比较稳定,大部分时间维持在15-1700万之间。

第四阶段(2018年及以后):快速下降阶段,受育龄女性人口规模下降、低生育率、二孩欲望短期释放等因素影响,出生人口明显下降。2021 年将只有 1062 万人出生。这是此后的最低水平。

图 1. 中国出生人口,1949-2021

3.2 历年育龄妇女人口规模变化

根据出生人口数据,考虑出生性别比(使用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线性插值),不考虑35岁之前的死亡,得到20-30岁和20-35岁之间的年龄1979-2021年育龄妇女人口。

20-30岁女性人口的峰值出现在1993年,为13377万人,此后一直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021年达到9508万人。20-35岁女性人口的峰值出现在1997年,为18851万,此后也呈阶段性下降趋势,2021年达到15239万。虽然育龄女性人口规模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不足以完全解释出生人数下降幅度较大.

图2 1979-2021年中国育龄妇女人口规模

3.3 历年出生人口――育龄女性人口比例变化

中国的生育率是多少?在非人口普查年份,国家统计局认为其抽样调查的总和生育率过低,不切实际,因此对其进行了调整,但这引发了人们对调整过高的质疑。为了避免这种歧义,我们将生育率近似为某一年出生的人口与某一年龄组育龄女性人口的比例。

由此可见,出生人口在20-30岁女性人口中的比例在1990年代初下降到8%以下,此后一直没有超过8%。整数门。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女性生育能力下降非常显着。20-35岁女性的生育比例也显示出类似的模式。

图 3. 历年生育与育龄妇女的比例

3.4 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我们假设出生人口的变化=育龄妇女人口规模的变化+生育率的变化+其他因素引起的变化。如果这个等式成立,那么“其他因素引起的变化”的价值就很小。这里每个变量的变化用年增长率来表示,而生育率是如上图所示的某年出生人口占某年龄组育龄女性人口的比例。

我们发现,生育率的变化和育龄妇女人口规模的变化这两个因素可以很好地解释出生人口的变化,而不管生育率是否是指出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0-30岁女性人口或20-35岁女性人口中的出生人口。比例不影响这个结论。

另见此处:

(1)从1980年代到1994年左右,出生人口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时期生育率的总体变化对出生人口变化产生了负面影响,是导致出生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育龄女性人口规模发生变化。影响较小且为正,说明育龄妇女在此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

(2)1994年左右至2008年左右,生育人口变化受育龄妇女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较大。

(3) 2008年至2015年左右,育龄妇女人口规模的变化与生育率的变化几乎相同。

(4)2016年,受全面放开二孩的影响,生育率明显上升,推动出生人口大幅增长。

(5)2017-2021年,育龄妇女人口规模变化对出生人口变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一时期出生人口的急剧下降主要是由于生育率的急剧下降。认为近年来出生人口下降主要或主要是由育龄女性人口下降引起的观点在此不成立,值得商榷。目前,增加生育的重点是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生育率”。

图 4 出生人口变化及影响因素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