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7 02:45:0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三季度内循环有所改善中国经济表现为“内部改善、外部承压”

三季度内循环有所改善中国经济表现为“内部改善、外部承压”

概括

三季度,中国经济呈现“内好外压”的态势。从主要经济指标看,三季度内循环向好,主要体现在投资、消费、就业、融资等领域较二季度边际改善;由于外部循环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海外经济增长放缓将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外贸增长带来压力。

从就业数据来看,年内新增就业岗位主要受3-5月份拖累。疫情冲击传统招聘,大就业月令就业缺口更加显着。第三季度新增就业岗位与往年持平,有改善迹象。青年就业仍面临压力。

从生产看,基础设施和大宗消费品在政策推动下表现强劲,例如建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地方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对汽车和家电的消费补贴等。

基础设施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呈现供求两旺的景象。资金方面2022GDP预期增长,2023年有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余额限额、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而在项目层面,地方政府已经启动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投资计划,项目储备充足。

房地产行业依然不景气。前三季度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53%,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8%。在一系列“保楼”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商品房销售面积保持稳定,未来商品房库存有望下降。

三季度,消费边际改善乏力。随着防疫政策趋于精准,市场对中国经济和消费的预期有望改善。长期来看,“共同富裕”的政策框架有望提升居民消费倾向,支持消费。

受海外经济体经济增速下行压力,10月我国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从长远来看2022GDP预期增长,中国将继续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贸易治理,从而支撑我国的贸易格局。

文本

一、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3.0%,超市场预期

2022年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GDP初测结果:前三季度,我国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同比增长3.0%,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高于前两个季度2.5%的增速;三季度,我国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当季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的0.4%加快3.5个百分点。从GDP数据来看,三季度我国经济基本面呈现回暖态势,GDP增速略高于市场预期。

从生产规律来看,第二产业是拉动GDP增长的最大动力。第一产业对GDP的累计同比拉动0.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1.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1.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GDP的累计拉动作用同比均较二季度提高0.24个百分点。

从第一产业看,三季度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比二季度的4.5%回落0.9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水平上涨8.2%,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上涨。其中,生猪生产价格同比上涨36.1%,拉动饲养动物及其制品价格总水平上涨14.2%。10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发布系列文件,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引导正常屠宰、储备调整、市场监管等,增加生猪和猪肉市场供应,

从第二产业看,三季度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均表现较好。其中,工业同比增长4.6%,比二季度加快4.2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4.0%,比二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建筑业同比增长7.8%,比二季度加快4.2个百分点。在主要制造业中,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6%,分别高于工业和制造业增速2和2.6个百分点;增长33.1个百分点。汽车产量同时激增。三季度,汽车生产同比增速约为32.0%,较二季度的-7.2%大幅回升。年中以来大力实施的基建政策也对建筑业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持。

从第三产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增速由二季度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同比本季度年增长率分别为 1.6% 和 1.6%。2.8%、2.6% 和 5.4%;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仍保持较高增速,当季同比分别增长5.5%和7.9%;房地产行业虽然仍为负增长,但降幅相对较低。二季度收窄,增速由-7%升至-4.2%。

从支出法看,三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最大,较二季度回升非常明显,而投资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较二季度均有所下降。其中,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同比达到52.4%,同比下降25.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04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一季度GDP的贡献率同比提高27.4%,比上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07%。

从消费看,三季度汽车对消费拉动作用明显。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城乡消费增速基本持平。分行业看,三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约为3.8%,比二季度加快7.4个百分点;餐饮消费同比增速约1.7%,比二季度加快17.7个百分点;汽车消费同比增速约为18.2%,比二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

从投资看,三季度,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拉动力,房地产投资继续回落。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达到5.9%,增速比二季度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10.1%,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8%,比二季度回落2.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3.4%,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3.4%,比二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基建投资表现突出。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速为11.2%,较二季度加快约2个百分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行业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比二季度加快2.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4.5个百分点年;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比二季度回落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

从进出口看,三季度7、8、9月份人民币计价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3.8%、11.8%和10.7%,同比增速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关税分别为7.2%、4.6%和10.7%。5.2%。年内进出口贸易增速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境外经济体增长预期下降。从10月最新公布的外贸数据来看,10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速继续回落至7%,而进口同比增速小幅回升至6.8%。今明两年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我国出口增速可能承压;然而,

二、三季度中国经济基本面变化:内热外冷

三季度,中国经济呈现“内好外压”的态势。从主要经济指标看,三季度内循环向好,主要体现在投资、消费、就业、融资等领域较二季度边际改善;外部周期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5日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全球GDP增速预计分别为3.2%和2.7%,这将对我国外贸增长构成压力。

一、失业率下降,城镇新增就业低于往年

从就业看,三季度城镇调查平均失业率为5.4%,比二季度的5.8%下降0.4个百分点。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47万人,全年累计新增就业1001万人,同比减少44万人。虽然从年内数据来看,就业形势不如2021年,但如果只看三季度的数据,同比降幅有所改善,具体体现在增幅上与去年同期相比,7 月份新增就业岗位 50,000 个。9月和9月新增就业同比分别增加1万人和4万人。

从年内数据来看,对城镇新增就业影响最大的月份是3-5月。从季节性来看,3-5月是传统的招聘用工大月。2021年数据显示,3-5月新增就业人数占全年的33.6%。达到了29.7%。今年Omicron疫情最严重的影响发生在就业旺季,因此对就业的影响更为深远。三季度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管控有所放松后,三季度新增就业数据与去年相差无几。

此外,随着毕业季的过去,反映年轻人就业情况的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也没有明显改善。三季度该指标平均值为18.8%,比二季度的18.6%上升0.2个百分点。困难仍然是当前经济的痛点。

二、工业生产好转,政策推动基建和大宗消费品表现强劲

从生产看,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增速提升主要受制造业拉动,三季度同比增长3.2%。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三季度粗钢产量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7.9个百分点;水泥产量同比增速-6.4%,比二季度加快9.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年增速113.2%,比二季度提高22.8个百分点;空调产量同比增长9.2%,比二季度加快9个百分点;手机产量同比增速为-7.6%,比二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三季度工业品生产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产品和大宗消费品,这与当年的扶持政策如推动落实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等密切相关。支持地方基础设施项目的工具,以及国家常委会频繁提到的汽车和家电消费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工业企业出口发货累计同比增速小幅回落,由二季度的10.3%降至10.1%。9月份,工业企业累计出口发货量同比下降9.5%,降至年内最低水平。这也反映了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基建投资表现突出

从投资看,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由二季度的6.1%回落至5.9%。

基础设施投资仍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逐月加快,由二季度的9.3%上升至11.2%。基础设施投资供需两旺。从资金看,三季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7399亿元,5000亿元以上专项债余额限额正在逐步落实。此外,部分地方政府2023年专项债券额度已提前下达,预计从2023年1月起下达。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交通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新能源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新基建。

三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二季度的3.5%回落至2%。

4、房地产仍处于下行周期,政策助力“保交楼”落地

从房地产的角度来看,年内房地产处于下行周期。三季度房地产行业运行未见好转,开发竣工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至-8%,较二季度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回落至-7.5%,较二季度回落3个百分点。

在房企现金流紧张、政策环境承压的背景下,三季度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至-53%的低位,同比年土地购置费增速降至-5%。

三季度,住宅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38%,较二季度再回落3.6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19.9%,比二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此外,三季度商品房销售累计同比增速为-22.2%,与二季度持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速为-25.7%,较二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8.1%。,比二季度增加0.8个百分点。

从政策层面看,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楼交付措施”。国常委在8月24日和8月31日的两次会议上提到,要允许地方采取“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政策和专项贷款保障交付房屋;住建部提出,支持有需要的城市建设和交付逾期交付困难的住宅项目;央行、银保监会也对“保交楼”信贷政策进行了部署。

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保底楼”政策。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在河南郑州设立房地产救助基金,在中心城市基金下设立专项救助基金。规模暂定为100亿元;投资33亿元。此外,按照“一城一策”的原则,各地放宽了购房资格、贷款、首付比例等方面的限制。比如南京、苏州、无锡等都下调了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山东、河北、海南等多地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

5、三季度消费利润率有所改善

从消费看,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为0.7%,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

从三季度的消费数据来看,汽车消费是拉动增速上行的关键因素。三季度,商品零售额增速1.3%,餐饮收入累计增速-4.6%,汽车消费累计增速3.5%。此外,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依然较为强劲,三季度增速为6.1%,比二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

11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的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内部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数量。随着防疫政策趋于精准,市场对中国经济和消费的预期有望改善。

长期来看,“共同富裕”相关政策有望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支持长期消费。“共同富裕”的政策框架旨在破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地区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等问题。长期来看,如果能提高现有的流通效率,将提高人们的整体消费倾向。支持长期消费。

六、外贸短期承压,长期不承压

三季度,我国外贸总体运行平稳。三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累计同比增长13.8%,比二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进口累计同比增长5.2%,比二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10月份,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回落至13%,进口累计同比增速保持在13%。

从外贸结构来看,虽然中美之间存在贸易摩擦,但美国仍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国。今年1-10月,对美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2%,这一比例甚至创下2016年1月以来的最高值。此外,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RCEP)今年,我国对日韩、东盟国家出口的比重也在增加。例如,对日本的出口比重较年初的5.1%有所提高。对韩国出口占比从4.4%上升到6.1%,对越南出口占比从3.9%上升到5.4%。考虑到中国政府多次重申中国对外开放将持续深化,以及我国申请加入《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我国与全球价值链的紧密对接预计将持续下去,这将影响我国长期的外贸格局。形成支撑。

短期来看,美欧等海外经济体衰退风险是当前我国外贸最大的风险来源。美联储今年已加息37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年底或达4.25%-4.5%区间。美联储激进的加息和缩表政策,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非美货币大幅贬值,也对美国经济造成一定损害。许多美国科技巨头和金融公司都启动了裁员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美国今年 GDP 增长率为 1.6%,明年为 1%。此外,欧洲还受到能源价格上涨、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明年德国、意大利等国GDP增速将降至负值区间。美国和欧洲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其经济增速下滑势必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压力。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