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9 21:47:1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劳动关系履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待遇或补偿、赔偿

劳动关系履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待遇或补偿、赔偿

与工资相关的福利、薪酬和补偿的九种方法(2017 年)。

在履行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待遇或者补偿,薪酬的计算与工资金额有关,下面总结了十种比较典型的与工资相关的处理方式,补偿,实践中的薪酬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用到~

1.未签订书面合同时计算双倍工资的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职之日起一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的二倍。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与劳动者订立无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订立之日起,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的二倍。

在没有书面合同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司法实践中,各地存在差异,多数地区设定当月应发工资。

拿两个栗子:

研讨会纪要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以当月应付工资为依据。

会议纪要

广东高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认为,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为当月应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但不包括以下两项: (1)支付周期在一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如季度奖金、半年奖金、 年终奖,年底双薪,营业提成按季、半年、年结算;(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一次性奖金、津贴、补贴等未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

2.

计算未用年假工资和报酬的依据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年假,劳动者要求支付未休年假的工资和报酬,如何计算?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未经职工同意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的,应当按职工当年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职工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300%。年,包括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正常工作期间支付的工资收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休年假,劳动者因自身原因未休年假并书面提交的,用人单位只能在正常工作期间支付工资收入。

?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未休年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雇员月薪除以月薪天数(21.75天)换算。这里的月工资是指雇员在雇主支付未休年假薪酬前的12个月内扣除加班费后的平均月薪。用人单位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平均工资计算。

员工在年休假期间有权获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对实行计件工资、佣金工资或者其他按绩效工资制度的,按上述规定执行日工资收入计算和支付办法。

3.工

伤津贴中自己工资的计算依据

工伤事故发生后,一次性伤残津贴的计算,工

伤治疗中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伤残就业津贴和受抚养人抚恤金与其工资有关。那么,如何理解我的薪水?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本条例所称个人工资,是指受伤职工因工发生事故或者职业病前12个月内的平均月缴费工资。该人工资高于协调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的,按协调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工资低于协调区职工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的,按统筹区职工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计算。用人单位

少报劳动者工资,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导致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减少的,司法实践普遍认为,用人单位应当补足工伤保险金给受伤职工的差额。

4.

期间工资的计算依据

停工伤期间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休工接受工伤医疗的,停工休假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并由雇主按月支付。带薪休假期限一般不超过 12 个月。伤害情节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的,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在被评定为伤残等级的职工后,应当暂停原福利待遇,并按照本章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职工在工伤休假期满后仍需医疗的,应当继续享受工伤医疗。

?那么,如何把握原来的工资福利标准呢?例如,广东认为,原工资福利待遇是指用人单位在工伤发生前12个月内工伤职工的平均工资福利待遇。工伤职工为用人单位工作不满12个月的,平均工资和福利待遇按实际月数计算。

5.劳动

合同解除或者解除经济补偿金中的工资计算基数

?《劳动合同法》规定,对劳动者按每服务满一年一个月工资的标准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六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半年的,发给员工半个月的经济补偿金。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或终止前12个月内的平均工资。

这里的工资是到期还是支付?《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规定计算应当以劳动者应得的工资为基础,包括小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收入。劳动合同终止或者终止前12个月内劳动者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足12个月的,平均工资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

应付给工人的月工资与实际工资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各种扣除和费用。应缴工资:指不扣除社保、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的全部应付工资之和;实际工资:指实际领取的工资,即已扣除的税款、社保费、公积金等费用。由于用人单位代扣的社会保险费、税金等扣除额都是个人劳动收入的一部分,用人单位只承担代扣代缴的义务。因此,扣除的部分实际上是雇员的工资,这部分应计入工资收入,税前工资和不扣除社保等费用应作为计算经济补偿的依据。

特殊情况:

以上是正常的计算方法,但有一个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即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中央直辖市人民政府或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 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为劳动者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经济补偿的最高年限不得超过十二年。

6.

「代通知金」中计算工资的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生病或者受到非工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届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者调整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订立劳动合同的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后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一致的。本文中,“多

付给员工一个月的工资”,实践中俗称“代通知金”。这个“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是怎么确定的?

这《劳动合同法

实施条例》规定,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选择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劳动者上月工资标准确定。注意:不是合同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实践中赔偿金怎么算企业所得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代通知金”超过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市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法律上没有三倍的上限。

7.

违反约定的试用期补偿金的工资计算基数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反法律规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试用期满时的工资,按照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限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这里计算“

补偿金”的依据是“试用期满后的月工资标准”,即试用期届满后应支付的工资。

? 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对于非法约定的试用期,实际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

劳动者按照超过法定试用期已经履行的期限,用人单位对尚未履行的期限无需支付补偿金。

2、支付补偿金不能代替正常的劳动报酬。除了向雇员支付补偿金外,雇主还必须向雇员支付正常工资。

8.

医疗救助金工资的计算依据

? 根据规定劳动部颁布的《劳动合同违约经济补偿办法》规定赔偿金怎么算企业所得税,劳动者

生病或者遭受非工伤,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履行原工作或者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除支付正常经济补偿外,解除劳动合同的, 还应当支付不少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重病、绝症的,还应当增加医疗救助费,重病增加的不低于医疗救助费的50%,末期疾病增加的不低于医疗救助费的100%。

从以上规定中,我们可以知道,医疗补助至少要支付6个月的工资,这里的工资计算标准是什么?经济补偿的计算办法,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内的平均工资为依据。

九、竞业限制补偿的计算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负有竞业限制义务的劳动者,应当按月给予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这里如何计算经济补偿金,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地方也会有不同的标准,但都是按照员工的工资标准计算的。

例如,《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规定,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补偿费不得低于员工离职前最近12个月平均月薪的二分之一。《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规定,年度经济补偿不得低于劳动者离职前12个月内从用人单位领取的报酬总额的三分之一。

《公约》第六条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若干问题》 (四)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但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未约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者终止前12个月内按劳动者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相关文章门户: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