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2 13:45:55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破刚兑”的银行稳健型理财,真的破刚兑了

“破刚兑”的银行稳健型理财,真的破刚兑了

近期的一个热点话题是,长期以来号称“打破僵局”的银行稳健理财,实实在在打破了僵局。不少银行(或其理财子公司)的“稳健”理财,实际跌破本金。

“破钢堆”的正确性我今天就不重述了,反正市面上这样的文章已经太多了。今天,深挖这些理财的底层资产,银行最近怎么了,理财真的能赔钱吗?!

比如6月1日某股份制银行自有理财净值“28日成长2号”几天内从1.0792跌至1.0753银行理财产品产生原因,小额40万元理财月初短短几天累计亏损。将近1600元。

另一个例子是这个。招银理财“寄售吉吉开1号”单位净值为0.9997,该产品5月初最高净值为1.0031。跌破成本价,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跌至-4.42%。

纵观债市悲情四起的6月,多家银行“稳健”(多为R2风险级别)的理财产品跌至投资者亏损的地步。

据市场粗略统计,净值跌破成本价的固定收益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约有20只。

根据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设计特点,一般银行将理财产品的风险分为R1(谨慎)、R2(稳健)、R3(平衡)、R4(激进)、R5(激进)。) 五个级别。R2级(稳定型) 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还,但本金风险较小,收益波动相对可控。

这是为什么?

分析总结,造成这波稳健理财下滑的罪魁祸首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债市震荡剧烈,理财被出手比例大

第一个原因比较简单,就是这些理财标的资产配置了大量的债券资产,债券市场最近一直在苦苦挣扎。落下!

什么是“稳健”的固定收益理财,即债券市场占资产配置比例的绝大部分。哎,举个例子,这个净值一直在下降的理财产品,产品的投资范围显示,银行存款、债券等债权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市场呢?5月下旬以来,受月末因素影响,银行间市场资金突然收紧,隔夜Shibor从前期不足1%快速攀升至2%以上。

上海某大型国有银行债券交易员表示,这是近几周逐步收紧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防止资金闲置的政策意向的延续。随着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应用于实体经济,央行继续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必要性有所降低,预计资本市场利率将难以下行回到四月份的水平。

正因如此,近期债券理财的压力比较大。4月底以来,中证全债指数已经下跌了2%左右,其实是比较大的跌幅。5月资金面收紧,债市调整明显。

Wind数据显示,短期品种调整超过40bp,长期品种调整超过15bp。

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 固定收益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 权益类产品投资于权益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 商品和金融衍生品至少80%的时间投资于商品和金融衍生品;

- 混合型产品,投资于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任一资产的投资比例不符合前三类理财产品的标准。

所以相反,最近引起争议的是相对稳定的“固收类”。

根据某大行某R2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在信用风险方面,该产品主要承担高信用信用主体的风险,如AA级(含)及以上级别的风险。债券;在市场风险方面,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同业存单等低波动性金融产品,严格控制股票、商品、外汇等高波动性金融产品的投资比例。这一层次还包括通过衍生交易、层级结构、外部担保等方式保证本金相对安全的理财产品。

对了,从6月份开始,不仅银行一直在亏损,债券基金也出现了调整。银行理财刚破了之后还算公平。大家面对的是同一个市场,趋势也是公开透明的。资产管理市场终于迎来了公平竞争的局面。

2、资管新规下,市场价格估值反映快

国内债市跌宕起伏,就连“债灾”也不是第一次了。为什么以前没听过银行的审慎理财?

据某股份制银行资管中心人士介绍,以往银行理财产品大多采用摊余成本法对债券进行估值。爬升,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让客户的心理体验会更好。

但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银行产品净值是每天使用市场价格或中证估值等公允价格对产品进行估值,目标是让产品的净值更客观的。

说白了,就像厨房的后台本来是模糊不清的,现在你装个探头天天监控。以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跌了,只是投资者眼睛黑了,不知道。

现在,债券市场已经从高位回落。以前收入好的时候,收入其实很高。现在跌了,收益会显得更快。理财采用市值法估值,因此不如之前预期的收益产品那么顺利。

因此,对于上述某股份公司的稳健财务管理。

- 如果我们只看过去一月份的收益,你会发现从六月初开始,产品已经变成了一条陡峭的抛物线,而不是平滑的抛物线。如果你恰好是这个时候买入的投资者,那感觉真的很酸。

- 但如果我们看半年的表现,感觉会很不一样。你会发现这个产品其实做的很好,只是最近才受到市场的影响。

总结:与以往的成本法相比,市值法更能真实反映投资组合的实现价值,但当债券市场大幅调整时,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会更加剧烈。

3、债市拆杠杆,之前的赚钱招数不管用了

第三个和第四个“罪魁祸首”隐藏得更深。

告诉你一个从交易员那里听来的秘密:两三个月前,债券市场出现了“杠杆套利”策略,当时资金松散。

怎么玩?比如某银行在市场进入基金后购买了某种高等级债券,然后将债券质押换取资金,再用资金购买债券……

这一轮又一轮是典型的加杠杆过程,当时没有硬性约束。由此可见,金融机构的收入增加了。在产品方面,回报率看起来不错。

然而,最近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监管层最不喜欢的就是“资金空转”,于是眼尖的监管开始管控,“加杠杆”变成了“去杠杆”。

在5月29日举行的银行间本币市场会议上银行理财产品产生原因,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马建阳警告称:“虽然加杠杆是债市盈利的主流方式,但市场波动性将随着杠杆率上升,建议大家吸取2016年债市波动加剧的后果。

因此,近期央行通过“缩量”上调市场资金利率水平。Wind数据显示,6月第一周,6700亿逆回购到期,央行仅续签2200亿,意味着央行回购流动性4500亿;6月8日,5000亿MLF到期,央行通过逆回购释放流动性1200亿,意味着央行净回笼3800亿。

这也带来了上述,隔夜Shibor从前期不足1%快速攀升,突破2%。

想一想,隔夜滚动的成本不足以覆盖债券资产的收益,所以机构不得不开始“杠杆化”。一个迹象是,质押式回购较5月份也出现快速回落。

因此,加杠杆赚取收益的方式也受到了打击。

4、资金池被拆,真实情况暴露

为什么以往“资金池对接资产池”的银行理财,永远只是赚钱?到时候债市波动池出现实际亏损怎么办?他们会拆东墙补西墙,拆掉后面推出的产品收入,弥补之前产品的波动。

反正投资者看不到中间的具体过程,很多投资者也不敏感。如果这一期是4.4%,下一期是4.0%,他们认为这个过程没有问题。

而如今,随着理财子公司陆续开业,资管新规如拧螺丝一样逐步落地。

原来,一些银行已经建立了资产池,可以化解债券市场的这种波动。目前资管新规新要求无法弥补客户的损失,直接暴露了产品的投资成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大家看到的净值产品已经破了。下一步,当“资金池”被监管拆除后,是否会出现更多的理财扛不住?会不会还有埋在里面的“雷”没除掉?值得我们提前警惕。所以大家在做银行投资理财的时候,可以在风险识别财富APP上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评估报告。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踩到地雷。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