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5 03:21:2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小编疯狂刷屏同学私信小编诉说自己受诈骗的经历!

小编疯狂刷屏同学私信小编诉说自己受诈骗的经历!

近日,小编发现这篇文章在朋友圈疯狂刷屏。不少同学私信小编,诉说自己被骗的经历。

“我只用过花呗这样的小额消费贷平台。” “为什么有人打电话说我没有还清它平台上的贷款?”

甚至有不少刚毕业的童鞋,在大学时就因为注册账号粗心私人借钱的骗局有哪些,被冒充“客服”的骗子骗了。

小编浏览了一些网友在各大平台的评论,发现此类案例屡有发生。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网络诈骗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提高警惕!

据悉

广州市反诈骗中心

刚刚发出紧急警告

据广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实时监控,近日,不法分子冒充“贷款平台客服”,主动打电话对在校、刚毕业的大学生实施诈骗。大学期间注册的网贷平台账户”,甚至谎称“盗用当事人身份信息注册网贷账户,影响个人征信,需配合注销”等借口。

“注销”操作是让当事人从各大网贷平台借款并划转至指定私人账户,谎称这是清算贷款金额。

本周以来,多名在校或已毕业的大学生被骗。损失的资金全部来自贷款,损失金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这种骗局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广州市公安局7月份披露了两起案件:

1个

7月19日晚,反诈骗中心接到受害人邓某的报警称,当天下午接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自称是分*乐贷平台的“工作人员”。由于对方能够准确说出受害人2016年甚至更早大学期间在平台的贷款信息,受害人认为对方确实是平台的“工作人员”。

对方告知受害人网贷平台需要“合并账户”,要求其注销大学期间开设的分*乐账户,并称因为他同时查看了多个网贷平台的服务开分*乐账户时(当事人可能记不清几年前的细节),需要将各个网贷平台的账户一一注销。这是骗取更多钱的借口)。

于是业主按照对方的指示,将所有可以贷款的金额,一笔一笔地借了出去,并将资金转入对方提供的三个个人账户。最后,由于受害人累计转账超过其银行卡支付额度20万元,贪婪的骗子在“*东平台”下了两笔9000元的订单,要求受害人付款。所有网贷平台操作完毕后,对方会通知业主办理完毕,次日自动注销那些网贷平台的账户。挂断电话几分钟后,受害人意识到这是诈骗,随即报警,共损失21.8万元。

7月17日,反诈骗中心接到某庆电话,称前两天接到自称“某市金融中心”的“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对方告知受害人,2015-2016年间有人盗用了他的身份信息,开设了5-6个助学贷款账户,现在需要注销,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随后双方互加QQ,“某市某金融中心工作人员”指示,必须注销各自平台注册的账户。这些网络借贷平台和提取的金额将被取消。

受害人按照对方的指示,在2天内通过两个网贷平台进行了三笔共计5.8万元的贷款,并将款项转入对方指定的私人账户。当对方再次骗他转贷时,业主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立即报了警。

不仅仅是广州。据南方周末报道,此类新型电信诈骗近期开始频发。仅2019年7月第一周,合肥就有52人被骗。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河北邯郸警方仅查明涉案金额高达200万。其中,河北等地多名学生受害,多人未报案。

这些骗局都有哪些套路?

本案主要诈骗手段:

1、骗子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受害人配合注销网贷平台账户”。

2、注销网贷平台账户,需要先到相关平台借钱,再转入骗子账户。骗子负责“清算额度”,注销网贷平台账户。

不少受害人反映,由于骗子知道他们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紧急联系人、学校名称、住址,甚至消费记录等个人信息,所以很多受害人在被骗后仍然一头雾水。不知不觉中,对于对方此举的“提醒”,我什至感激不已。

让人质疑的是,骗子为何如此了解受害人的个人信息?

中国银行法研究会会长肖萨认为,一些金融平台因信息泄露导致的信息造假问题时常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上海沪泰律师事务所曲俊杰告诉芭诗,他之前也卷入过多类相关案件,主要是通过电话、微信、QQ等聊天平台进行诈骗。屈俊杰表示,若平台涉嫌泄露个人信息和消费记录,平台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造成人身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泄露个人信息量大、范围广,涉嫌触犯刑事法律法规的,依法承担相关刑事责任。

市反诈骗中心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网贷人群:

(一)收到自称贷款平台客服信息,以“在校期间贷款记录影响个人征信”为由,指导配合注销贷款账户,清算贷款金额“是骗局!

(2) 防骗谨记:不听,不信,不转账!如有任何疑问,请立即拨打110向反欺诈中心咨询和寻求帮助。

这些骗子的伎俩可不浅。他们刚刚步入社会。

或者还在读大学的学生

被骗了一段时间,

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白白浪费了!

请转告身边的人,

小心骗子!

另一方面私人借钱的骗局有哪些,您如何应对诈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