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5 22:35:5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多家银行智能投顾业务陆续下线能否迎来新生?(图)

多家银行智能投顾业务陆续下线能否迎来新生?(图)

暂停智能投顾对个人理财有重大影响

7月1日,招商银行暂停摩羯投资的买入、调仓、业绩展示等服务。前一天,工商银行还终止了“AI投资”协议,并停止了认购和头寸调整服务。《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了解到,近期多家银行已停止智能投顾相关服务。

什么

难道是曾经火爆、被视为金融科技创新“果实”的机器人咨询业务,接连下线的原因?对消费者的银行管理有何影响?关停后,银行机器人咨询业务能否迎来新生?

银行智能投顾服务暂停

“从7月1日起,你不能再买了。”招行用户张女士告诉《中国消费报》记者,她近日登录招商APP,发现招行自7月1日起将不再提供摩羯投资业务的买入、调仓、业绩展示、投资陪伴等服务,赎回交易不受影响。

摩羯投资不是保证本金和收益的金融产品,而是服务于波动市场的投资“工具”,它采用“目标风险策略”,根据投资者选择的可接受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回报预期值构建基金组合,从而完成用户的投资计划。

张女士告诉记者,在招商银行做完风险评估后,她选择了一年期、5个级别(共10个级别)购买5万元,系统自动分配了她近20种基金产品。

这种银行根据消费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自动匹配基金组合的业务是机器人咨询。招商银行的摩羯座投资业务始于2016年,记者于7月1日登录招商银行APP,在财富管理板块找不到摩羯座投资业务的入口。

与招商银行一样,工商银行也停止了机器人咨询业务。工行客服人员7月1日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该行已于6月30日终止“AI投资”协议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停止申请和调整仓位。如客户选择继续持有“AI投资”产品,本行将通过手机银行AI投资板块提供资产查询及产品赎回服务。同时,客户持有的「AI投资」产品将于7月底自动转换为成份基金,本行将把原有的「AI投资」产品套票赎回服务升级为任何单一子基金申请、赎回及查询服务。

此外,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已停止提供机器人咨询服务。例如,建行的“龙之头”服务显示为“(前)龙之头”,页面显示“根据最新规定,我们将根据监管要求调整龙之头投资组合,暂停购买、固定投资合同和附加功能”。

民生银行还宣布,将在6月30日前取消其财富组合服务。为配合财富组合服务的线下安排,5月26日15:00起,财富组合将不再提供一键调仓服务功能。客户可选择在投资组合服务到期前赎回所持有的财富组合的机会,以避免组合下线可能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如果在下一行之前未赎回所持有的财富,投资组合将分为单一基金和财富管理。

执行监管要求是主要原因

至于

调整智能咨询业务的原因,多家银行在公告中表示,“符合监管要求”。中信银行在5月30日发布的通知中明确表示,根据监管机构发布的《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信银行经典投资组合ZXZT系列已于6月30日停止服务。

据了解,《通知》由证监会于2021年11月发布,明确提供基金组合策略咨询活动属于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应符合《基金法》和《关于做好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咨询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有关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管理和行为准则的要求。在规范整改安排方面,《通知》要求,不具备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质的基金销售机构,应当在2022年6月30日前将现有基金组合策略咨询活动转为符合上述法律关系的基金销售业务。

研究团队认为,暂停智能投顾业务,一方面与《通知》提出的基金投资顾问新指引要求有关;另一方面,目前商业银行对机器人顾问仍处于探索期,使用的一些算法模型还不成熟,这也是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考虑。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银行第一次整顿机器人顾问业务了。《通知》发布一个月后,多家银行发布公告,暂停智能投顾的购买功能,不再新增业务。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如果说之前是监管新业务,这次就是对现有业务进行整顿。

那么,目前智能投顾业务中有哪些问题需要监管部门监管呢?

浙江大学国际工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潘和林在接受《中国消费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机器人顾问产品是供客户委托投资给AI进行投资,与传统机器人顾问根据用户风险推荐投资产品的做法不同。由于金融消费者不必自己做决定,因此机器人顾问对应的投资具有一定的操作灵活性,一些机器人顾问将流动性引导到目标产品,而不是基于金融消费者的利益来看待问题。“基金投资

咨询其实是一种投资推荐,根据投资者的数据、投资者用户画像,向投资者推荐基金产品,这与目前监管重视投资者适当性审查是一致的。机器人顾问通常积极参与决策,代表客户进行直接投资,并通过人工智能做出决策,这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潘和林表示,机器人顾问往往是技术黑匣子,投资者不知道机器人顾问的运行机制,大多数投资者无法理解人工智能的调整参数,因此产品存在不透明和风险不可控的问题。

投资应根据风险偏好进行

对于机器人咨询业务的风险,记者本人也有亲身经历。记者在工商银行购买了部分“AI投资”后,系统一共购买了24只基金产品,随后随着资本市场的下跌而遭受了大亏,几个月后才止跌回升,终于在即将到期时实现了预期收益。相比之前购买预期收益产品,虽然收益多了一两个点,但过程起伏不定,如果风险承受能力稍差,很可能割肉离市。而且,整个过程不知道每个产品为什么下跌或上涨,整个投资过程就像“玩酱油”。

据Pratt Standard Research的研究团队介绍,目前智能投顾业务发展的难点在于数据、算法模型和应用场景等技术方面,投资者教育和信息披露工作也存在欠缺。不过,虽然智能投顾仍处于探索期,但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机器算法帮助客户投资基金,从单纯的基金销售转变为面向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顾问,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当涉及到另类投资者决策时,机器人顾问现在看起来并不合适。潘和林说,但机器人顾问还有未来,说白了,还是要提高机器人顾问的成功率。例如,许多基金是量化投资基金,它们本身使用专业的机器人顾问来预测短期市场。

潘和林认为,目前银行理财仍以固定收益产品为主。对于消费者来说,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选择更为合理。如果你的风险偏好较高,想承担风险,可以选择股市和股票偏向型基金;如果您的风险偏好较低,可以选择风险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总体来看,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判断是比较客观的。

Pratt Standard还建议,无论是智能投顾还是其他理财业务,消费者都应根据客观情况,结合投资研究、配置等因素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符合其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的产品。同时,要树立风险意识和长期投资理念,避免投机。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