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6 16:29:2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市场定价权的分配――兼论债券市场定价权的变化

市场定价权的分配――兼论债券市场定价权的变化

文/沧海一图狗

PS:3100字

底漆

近期,债券市场波动较大,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关键利率的一年期存单利率快速上行,给债市带来较大压力。关于这场风波,我们在《谁打响了资金紧缩的第一枪?”文章中给出了解释:

结论是:经济预期大幅改善――激活存款――货币乘数崩溃。

也就是说,20条疫情防控和16条房地产,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经济预期,促进了流动性偏好δ的快速上??升,导致货币乘数崩溃。非银行机构顿时感受到巨大的债务压力。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央行及时做出反应,加大了OMO投资――增加M,暂时抵消了货币乘数的影响。

整个事件暂时告一段落,剩下的问题是:

1、流动性偏好δ会继续上升吗?

2、央行意在抑制存单利率上升斜率,还是抑制利率上升本身?

3、如果是后者,央行会不会进行中长期注资,类似2020年4月和5月的操作?

如上图所示,对冲效果极佳。δ 的上升和 ρ 的下降完全对冲。直到5月下旬,债市才再次显现出δ上升的力度。

这次央行会如何选择,我们很难判断。可以肯定的是,预发布已经没有了。

当然,本文的重点不在于此,而是要探讨:债市到底怎么了,为何如此脆弱?

双母模型

梳理非银不等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更简洁的模型:

让我们称之为双妈妈模式。债券市场有两个高手:羊马和大马。

央母控制基础货币M和准备金率ρ;阿姨控制流动性偏好δ,间接控制货币乘数。

总体来说,机构投资者总是敬仰马阳,天天盯着OMO和MLF,天天盼着降准降息。然而,有意无意间,他却忽略了那个庞然大物――姑姑。

这次大妈大显身手,直接拉高了流动性偏好δ,压垮了货币乘数。在债券市场上嚎叫。

但机构投资者还是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妈妈,认为大妈们不理智,摆出一副教育客户的架势。

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机构认真地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客户为什么突然这么想赎回,尤其是第一部分客户。

这其实是一种很微妙的心态:机构投资者看不起中央马利息率与物价有没有关联性,看不起大马。

但是双妈妈模型告诉我们,整个公式有中心妈妈和大妈的位置,但是没有机构投资者的位置。

是的,我们这些自称专业的人,连一个符号都没有!

分析范式带来的预期差距

因此,我们构建了一个巨大的预期差异。

A面:机构投资者认为他们的观点极其重要;

B面:机构投资者的看法不重要,大妈的看法更重要,这与杨妈正好相反。

站在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我当然会去前一个平台――我专业,我的观点很重要!

昨天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本来国债期货涨的不错,结果有经济官员表态:希望今明两年经济平均目标是5%+。债市因此大跌,T2303一度下跌近3分钱。

不少投资者发牢骚,称现在债市很不理性,diss:官方说的不算数,他只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其实是一种思维范式的撕裂:如果债券价格取决于机构投资者,那么下跌就真的是错误的;要是赖在姨妈身上,就不好了。

我们似乎不知道也不在乎,大妈们看到类似的报道会怎么想――会不会增加信心,相信经济即将回暖,进而进一步激活储蓄?

如果此类报告具有提振居民经济预期的效果,那么下降是有原因的。

事实上,我们可以想象更极端的对立:如果机构投资者看空经济,而客户看涨经济,那么债券市场会表达谁的观点?

当然是客户的啦!因为赎回名单会丢在投资经理的脸上。

致幻剂

当投资经理和客户的意见一致时,投资经理得到正反馈,你看好债券,然后你得到更多的钱,你就觉得自己像个上帝。

但是,一旦跟客户意见不合,马上就会被打回原形。事实证明,我们如何看待经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户如何看待经济。

然而,机构最喜欢什么?一遍又一遍地在圈子里交换意见,不管客户怎么想。卖家认为公款是客户,公款认为银行是客户。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催眠,形成共识的期待。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跳出代理商这个小圈子。

然而,真正的客户是BIG MOM。不管机构组织得如何,对经济的看法再一致悲观,在赎回名单面前也毫无用处。

那么,阿姨们一定是对的吗?不是!他们在集体尝试和犯错,在看好经济时赎回,在发现错误时重新购买。

事实上,他们今年尝试了两次,犯了两个错误:一次被上海疫情抓获;另一个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趋势所捕获。

这是一群勇于尝试和犯错的人。

换句话说,他们非常活跃和不安。在这样一群领导手下工作,机构投资者能有自主权吗?几乎没有。

我们机构投资者就像打印机,实际报价离我们那么近,自己打印出来――还是温热的,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这个价格是我们定的!

然而,决定价格是一回事,展示价格又是另一回事。

价格的真正决策者是杨妈和大妈。我们就像那个屏幕,只是显示价格。

定价权的分配

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失去定价权的呢?净值!

其实,我们一直被一件事误导了:隔壁的股市虽然变成了净值,但投资经理的定价权依然巨大。净资产根本不会影响他们。

产于淮南的柑为柑,产于淮北的柑为柑。

这是因为股票太多了――有5000只股票,每只都不一样。大的方面:成长值有区别,大小票有区别;不同行业的差异。

关键在于,这些差异导致股票市场存在多种可能的结构,这为投资经理提供了充足的定价空间。

股票的多样性造就了一种特殊的定价权分配:客户只在极少数情况下行使定价权,股票投资经理具有极高的定价权。

然而,债券市场并非如此。从表面上看,存在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利率信贷等差异。其实只有一件事――无风险利率是涨还是跌。

大家可以想象,假设股市中只有贵州茅台,股票投资经理的定价权有多大?在这种情况下,茅台的价格最终还是要由客户的申购赎回来决定。

如上图所示,股票市场的多样性极高,导致定价权的自然分布:大管理者和小客户。净值的作用是增加客户的定价权,因此股票市场的定价权分配因净值而更加均衡。

但债券市场的多元化程度极低,导致定价权自然分配:管理者小,客户大。净值进一步增加了客户的定价权,因此管理者的定价权几乎降低了。

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弱化,使得债券投资经理基本上是一个监控屏幕――债券价格要么反馈央行的观点,要么反馈客户的观点。

结论

回顾历史,感慨万千。

回想2015-2016年,机构投资者还想和羊马角力,于是迎来了资管新规。

如果我们还有成本法估值这个利器,大妈们就不会和我们争论定价权了,我们还有一些回旋余地。

随后又是一波身家暴涨,大妈们也开始关心定价权,机构投资者最后的内裤没了。

债市彻底进入双娘时代。中央政府的母亲控制着一部分定价权,而母亲的母亲则控制着另一部分。两者相互竞争。我们的作用是收集意见,然后报价。

新时代确实不同,我们需要适应。适应的方法就是承认自己失去了定价权,用有定价权的人的眼光看世界。

要想想中央妈妈是怎么看经济的,要想想姨妈是怎么看经济的,别太在意你和你的同事是怎么看经济的。

我们的意见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ps:为了自尊你也可以换到隔壁)。

说实话,在大势面前,我们珍视的那些小玩意儿什么都不是。前段时间,二级投资者还幻想着让一年期MLF利率成为十年期国债利率的上限。最后阿姨说,我不知道MLF是什么。

央妈知道什么是MLF,也有资格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我们不代表养马,养马也不愿意让我们代表。不然资产管理有什么新规定?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

结尾

本号唯一知识星球号

定位:升级认知框架的思维实验室

行星体是一系列一致的模型

Star Master每天都会通过增量信息和市场反馈来测试模型

这个检查过程就是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日常回顾。

因此利息率与物价有没有关联性,该系列车型也进行了动态升级

此外,还有对地球上重要现象或事件的评论

以及一些与公众号内容不同的文章

欢迎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