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3 14:44:04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事实:“美礼贷”背后,中小银行如何生存?

事实:“美礼贷”背后,中小银行如何生存?

全世界都想从“零号女王”身上薅羊毛。

90后还未摆脱基金、股票带来的“焦绿”,90后迎来了“美礼贷”。 当今世界真的不跟年轻人谈武德,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穷可嫁”的现实。 幸运的是,银行之间并不偏袒彼此。 “墓地贷”、“二胎贷”等花式贷款层出不穷。 没有“不能贷”的景象,只有“不努力”的银行。

但无论是哪种贷款,都必须要偿还。 依靠过度借贷是不可能改善生活的。 话又说回来,这些外来贷款真的合规吗,“营销舞弊”背后的现状如何?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中小银行“急着看病”,如果深陷存量博弈,能否另辟蹊径?

01

生命无止境

今年,江西负责改关的工作人员会在厕所里哭。 “美礼贷”再次强化了江西“美礼”的刻板印象,屡遭央视、新华网等官媒炮轰。 而这一切,源于九江银行一名员工在朋友圈发布的一张海报。

这张海报的“出圈”,与其槽点众多是分不开的。 首先,“美礼贷”这个标题就颇有争议。 这是在推销贷款吗? 还在宣传彩礼? 其次,发帖人称“其中一位恋人必须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 如此精准的“卡人”,不就是在彩礼上制造差异化吗? 另外,“最高可贷30万元”从何而来? 难道彩礼也做了市场调查? 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借钱当彩礼,婚后一起还,这不是骗局吗?”

在九江银行陷入舆论风暴之际,位于彩云南的西山北银村镇银行强势登场,以“墓地贷”和“美礼贷”争夺C位。 这笔“墓地贷”为纯信用贷款,最高可贷20万元。 有网友调侃称,“这是天地银行的业务吗?” 但这显然是千阳间的贷款业务,因为贷款人通常使用墓地。 人们的子女、孙子/女等直系亲属,真正实现了“传宗接代、受贷”。

红色的东西可以贷款,白色的东西可以贷款。 生孩子又怎样? 不排除。 此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携手家庭消费企业发行“二胎贷”。 “只要一张亲子照+出生证明”最高可贷20万元,线上线下均可申请。 从这一点来看,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学,到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安葬都可以贷款。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幸福也不是来自“贷款”。 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都要量入为出,不断改善生活,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02

金融为好?首先管理营销方向

很多朋友在警惕过度消费陷阱的同时,应该也会很疑惑,这些奇怪的贷款是否合理合规?

虽然有很多宣传噱头,但这些贷款本质上是银行向特定人群发放的消费贷款。 根据九江银行“美礼贷”事件调查结果显示,“美礼贷”是在“幸福贷-零花钱”消费贷的基础上针对新婚客户群体进行的文案设计。 “墓园贷”的合作方墓园公墓也表示,“墓园贷”是一家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 目前没有客户选择该项目,已与银行沟通正式取消。 这些贷款真正被诟病的原因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的营销定位。

以“美礼贷”为例。 其申请条件符合银行审慎授信原则,资金用途也十分明确。 可用于婚庆旅游、购车、购首饰、家电等。 金额、期限、利率都合理。 范围中。 但它最大的错误是它被称为“美丽的礼物贷款”。 它用一张宣传海报再次挑起社会婚恋焦虑,让不明真相的人以为“美礼贷”是专门为彩礼贷服务的,误戳了社会的“痛点”。 ”女性贷款口子,违背公序良俗。其他奇葩贷款也是如此,将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物化,将大众的情感价值挂在价签上。似乎“解决”社会痛点,实则反复刺激,创新金融产品成为社会不正之风的“放大器”。

“美礼贷”事件虽然以九江银行道歉告终,直接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被追责,“墓地贷”未推出就取消,这不仅仅是供相关银行反思和警惕。 各金融机构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加强营销合法合规审查。 金融为善不应该是一个宣传口号。

03

中小银行的生存之道

纵观各类外来贷款,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即本土中小银行是推出这些特色“创新”贷款的主力军。 而在“抢口碑”的噱头下,中小银行经营压力巨大女性贷款口子,不得不“匆匆求医”的现状也是如此。 上侧存贷款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下侧大银行下沉挤压生存空间,中小银行有的地方被逼入夹缝无法扩张,也无法沉没。

近年来,银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对商业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存贷款、房地产贷款等提出了新的监管要求。 这一组合拳,中小银行负债端承压,存贷领域受限,房贷压缩。 为了生存,中小银行开始研究下沉市场。 不过,大银行也在实施下沉战略,社区金融中心遍地开花。 中小银行及其正面韧性的后果是,他们受到了降维的打击。 毕竟,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品牌效应,中小银行都不占优势。

在这种差距中,中小银行只能努力争夺消费者应用场景。 但由于风控手段单一、数据层面薄弱,在高强度的业务压力下,“美礼贷”、“墓地贷”等噱头满满。 完全看中的贷款集中度开始出现。 但没有明确标的的消费贷很容易变成“首付贷”,存在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在国家收紧信贷调控房地产的当下,中小银行是否做好了防止贷款后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的工作? 准备?

目前,面对房地产贷款政策红线和个人经营贷款管控力度加大,中小银行只能以个人消费贷款为主。 与营销相比,资金流向监管和严格的风险管理似乎不是那么紧迫和重要的事情。

04

中小银行的出路在哪里?

此前跑路过头的区域性商业银行,被“不得跨区域开展业务”的规定束缚了手脚。 我们要成为国家银行吗? 且不说是否需要那么多企业,单凭风险管理能力,绝大部分都难以匹配全国运营的要求。 因此,深耕地方经济、做精细化发展是监管部门深思熟虑后给予地方银行的经营定位。

为让地方银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今年银保监会在部署“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时提出,“支持中小银行有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补充资本金,促进大银行风控工具和技术向中小银行输出。 这些工作重点直接解决了中小银行发展的两大瓶颈:科技能力薄弱阻碍数字化转型,资本补充压力大,此外,不少省市上调了比例上限中小银行房地产贷款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因城施策,灵活施策,给中小银行喘息空间。

然而,即使有适当的政策支持,中小银行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仍将面临优胜劣汰的问题。 如果找不到新的“抓手”实现质的飞跃,要么被兼并重组,要么被大银行收购。 或者只是倒下。 去年以来,四川、山西、辽宁等地城商行联手取暖、兼并重组。 近期,招商银行也有意增持台州银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在中小银行着力突破消费贷款困境的当下,“不以消费信贷刺激消费”的政策导向日趋明确。 其自身的信用风险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先拥有丰富的风控手段、深厚的本土市场、独特的小微商业模式,谁就能在这场淘汰赛中幸存下来。

这一切的关键将落在数字化转型上。 目前,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对产业端的支持和渗透还远远落后于零售和消费端,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还没有与产业端有效深度融合。 与其深陷传统的存量博弈,不如另辟蹊径,创造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