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30 23:30:1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会计师必修课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算、税款缴纳与账务核算!

会计师必修课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算、税款缴纳与账务核算!

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季(月)预缴税款、年终汇算清算的制度。 所得税清算时间一般在次年1月至5月进行。

步骤是:

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企业先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进行汇算清缴,清算应纳税款和应退税款;

然后,税务机关对企业自行清缴的金额进行审核,审核有误的,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要求进行调整。 在会计实务中,对于经税务机关(审)核定或企业自行核定的企业所得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自查报告企业所得税怎么算,并无明确规定。 共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一是通过“上年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二是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

三是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对于以上三种做法自查报告企业所得税怎么算,笔者比较认同第三种做法,下面将结合实例一一分析讨论。

例:ABC公司2008年会计利润总额为3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年营业收入为1100万元,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为10万元,有没有其他纳税调整。 公司2008年一季度至四季度共缴纳所得税75万元。2009年3月20日,税务局在核查业务招待费时发现问题,要求ABC公司补缴所得税。 2008 年度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税务局盘点结论是: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5 ‰当年营业收入。 ABC公司2008年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1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业务招待费只能扣除5.5万元(10×60%>1100×5‰),应增加应纳税所得额4.5万元元(10-5.5),

这是:

ABC公司2008年度应交所得税=(300+4.5)×25%=76.125(万元)

应交所得税=76.125-75=1.125(万元)

上述11250元的补充所得税如何进行会计分录? 现将实际工作中的三种做法一一分析。

1、通过“上年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ABC公司于2009年3月20日根据税务局要求进行了账目调整(单位:万元,下同):

借:上年损益调整 1.125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25

ABC公司于2009年3月25日实际缴纳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25

贷款:银行存款 1.125

2009年3月31日,农行公司结清“上年损益调整”科目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125

贷:上年损益调整 1.125

小兔认为,上述会计处理不正确的原因是:“调整以前年度损益”,是指在本年度调整以前年度发生的影响损益的事项,以及以前重要差错更正本年发现涉及上年损益调整。 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年调整上年损益。 二是调整历年重大失误。 例如,需要调整已复核的上一年度或以前年度多报或少报的利润。 三是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是指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已报告年度损益的事项。 例如,资产发生减值需要计提减值准备,销售退货需要调整原始记录和业绩,发生诉讼案件需要调整已收或已支付的赔偿金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补缴企业所得税是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要求不一致造成的,而不是由于会计差错造成的。 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2、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

2009年3月20日,ABC公司根据税务局的要求对账目进行了调整: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1:125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25

ABC公司于2009年3月25日实际缴纳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25

贷款:银行存款 1.125

ABC公司于2009年3月31日结清“所得税费用”科目时:

借:本年利润 1.125

贷:所得税费用 - 当期所得税费用 1.125

小兔认为,上述会计处理不正确。 目前,会计界对收入的计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当期营业收入的观点,另一种是全损益的观点。

全额损益的概念是指所有的营业收入、费用、专项损益、对以前损益的调整以及所有其他项目都应计入净收益。 按照这种观点,当期损益表不仅包括当期确认的经营活动产生的所有损益项目,还包括对上年损益的调整等项目。 理由是,企业生命周期内每年报告的净收入之和应等于企业的总净收入。 根据损益概念的要求,上年度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应反映在本年度的“本年度利润”科目中。

当期营业收入概念认为,在当期损益表中列示的收入仅包括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各项成果。 前期收益错算、前期损益调整项目、专项损益与当期损益无关,不属于当期。 当期经营活动不应在损益表中列示,只能作为留存收益项目调整。 按照这种观点,上年度所得税费用的调整不计入“本年利润”,只能计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以上两种观点在我国是如何应用的?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采用“当期营业收入法”。 “上年损益调整”最终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而非“本年利润”科目。

按照当期营业收入的概念,如果在上例中将影响2008年净利润的所得税费用计入2009年的所得税费用,则会影响2009年的净利润,造成会计信息。 用“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计算所得税是不正确的。

3、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计算

2009年3月20日,ABC公司根据税务局的要求对账目进行了调整: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125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25

ABC公司于2009年3月25日实际缴纳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25

贷款:银行存款 1.125

农行公司于2009年3月31日核销超额法定盈余公积金1,125元(1.125×10%)时: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0.1125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0.1125

ABC公司于2009年3月31日结转“利润分配”事项时: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0.11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0.1125

小兔认为,上述会计处理正确。 原因是:由于少计上年度所得税费用,虚增上年度净利润,最终转入本年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即上年度年度调整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虚增的当年净利润,本质上是对期初所有者权益的调整,是营业收入概念在当期最有效的体现。

通过上述科目调整??,农行公司还需要调整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相关项目和金额。

(1)2009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应交税费”、“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年初数调整,其中“应交税费”项目增加1.125 1万元,减少“盈余公积”项目1,125元,减少“未分配利润”项目10,125元(1.125-0.1125)。

(2)2009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发生额”栏目中的盈余公积总额、未分配利润和所有者权益与“上年末余额”一栏相对应,及盈余公积减少1,125万元,调整未分配利润10,125元,减少所有者权益总额1,125万元。 本次调整的结果实质上是对上年虚增净利润11250元的调整。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