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4 16:40:39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疫情下,中国的制造业在艰难前行,请问疫情结束后制造业格局会就此改变吗?

  当下我国制造业的处境的确是不容乐观,因为核心的技术、设备大都需要依靠国、日本、欧洲的支持,而我们制造业的主要客户也大都是欧客户。

  就好比富士康这样的制造业巨无霸,订单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欧市场。

  疫情结束后制造业的格局会改变吗?——浮云君觉得制造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我国的地位不会动摇,但是对于世界经贸体系来说就未必了......

  我们的制造业缺乏“核心”,这会是未来攻坚的主要方面

  浮云君自己也是身处在制造业,所以对于目前制造业的情况、发展水平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浮云君从事的是半导体的封装,这类公司需要大量的精密设备、昂贵的生产机台。

  身处在半导体行业的朋友都知道:生产的核心设备95%以上都是日本生产,国产设备在精度、性能、效率上差距不是一点点,想要追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半导体行业是如此,和民生相关的医疗行业也是如此。浮云君有不少同学在外资医疗器械公司上班,他们的核心机台、原材料也大都是日本、国、欧洲生产,国产替代产品极少,品质很难满足要求。

  虽然我们的制造业很庞大,但是不“强壮”。就像工信部部长所说的那样:中国制造没有想象中强大。我们需要认清现实,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制造业,也有很多“不厉害”的地方需要去改变。

  因为这次疫情,很多国外的技术支持基本都断了,工程师不能过来出差,不少企业生产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即便是我们公司也是如此,很多问题只能自己想办法。

  所以,在未来我们的制造业还需要向“纵深”方向发展,光光是规模大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技术实力强才行。

  外资撤出的步伐恐怕会加速

  国、日本的官员已经表态,会给企业撤资回国提供“搬家费”,虽然对于那些几十年的产业群来说,不可能一下子就撤走,不过这个提议无疑会让很多游离在搬迁边缘的外企动摇!

  毕竟我们的人力成本已经不像10多年前那样便宜了,而且大学生群体都吃不了苦,不愿意下车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做一线的工程师。在这样的状况下,企业不得不提高招聘的成本才能招来人才。

  越南、菲律宾、印度等等国家最近几年发展很迅速,基础设施一旦完善,就和20年前的我国一样具备着吸引外资的“人口红利”,在利益面前,外资也会对于搬迁做更多的权衡和考虑。

  总结

  不论是国、日本还是欧洲的其他发达国家,大部分都是依靠制造业起家的,对于我们而言制造业也是立身之本,制造业强大了,技术能力显著提升了,科技水平、居民收入、综合国力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制造业很重要,涉及到数亿人的就业和饭碗,制造业的状况和处境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另一视角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