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0 06:34:05 文章来源:互联网
微博 微信 QQ空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2)发布2021年夜间灯光遥感影像数据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2)发布2021年夜间灯光遥感影像数据

长三角地区贡献了全国GDP的24.1%,城市间相互投资总额超过2700亿元,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惠及近1000万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11月7日在上海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为192.56点,同比提高6.49 %,创近三年最大增幅,区域一体化发展将向更高质量、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主要指标全国领先

整合进程持续加快

2021年11月,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第一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从产业融合、设施互联互通、生态保护、民生服务、协同开启,铸就一把“数字尺”。今年,该指数增加了“数字生态”和“碧水青山”两个二级指标,进一步提升了指数的内涵和准确性。

指数结果显示,长三角三省一市正在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协力。2021年6.49%的指数增速明显大于上年2.80%的增幅。目前的指数水平已达到2012年的1.69倍南京都市圈2022gdp,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03%。综合来看,无论是区域GDP、工业增加值、高铁运营里程等综合指标,还是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寿命等平均指标,长三角都属于到国家“第一梯队”,维护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走势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今年的指数引入了夜间灯光遥感影像数据。2021年长三角夜灯指数比2016年增加57.24%。从图片对比可以看出,以“上海都市圈”为中心的区域灯光亮度不断提升,照明面积明显扩大,连接城市的灯带越来越密集。高铁圈的建设显着增强了区域联系。

2016-2022年长三角夜灯遥感影像

风景优美,宜居宜商

携手迈向“数字三角”

分项指数看,五项一级指标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其中,设施与互联互通分项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04%,成为拉动整体指数增长的强劲因素;产业整合子指数绝对值最高,达到222.49点,构成整合的内生动力;生态共保分项指数 分项指数和民生服务分项指数与总体指数基本同步上升,体现融合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公众获得感增强日复一日。

长三角综合发展指数一级指标年度走势

数据显示,2021年,长三角航空、港口、铁路货运量分别增长10%、5%、5%,技术合同交易额从1.1万亿元增长到1.63万亿元元。73%。

从今年新增的“数字生态”和“绿水青山”两项新指标来看,长三角是国家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评价结果显示,三省一市数字生态绩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杭州、南京位居全国前十名城市。这些城市在数字基础、数字能力、数字应用等方面都没有短板。展现出强大的数字化创新能力和人才聚集效应。

据统计,2021年长三角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比2018年提高9.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比2018年下降26.2%。同时长三角地区以3.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8.1%的GDP增长,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6.7%,产生了24.1%的GDP、26.6%的税收和21%的城镇就业人口。

“七金刚”带路

世界级大都市区正在崛起

指数报告除了在宏观层面定量分析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外,还推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城市指数”,横向评价城市层面参与一体化发展的状况和水平。结果显示,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合肥、宁波、无锡等7个核心城市的一体化水平领先,18个分项指数中有12个进入前十。从2020年以来的增量来看,“七王”聚集了长三角60%的人口增量和53%的GDP增量,成为区域联动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区域。

上海在“长三角综合城市指数”中的得分

与此同时,长三角各城市各有所长,不少“黑马”表现不俗。常州10项分项指数排名前十,镇江城市可达性和供应链领先南京都市圈2022gdp,淮安主动承办区域文体赛事,成为长江“文体担当”三角洲。得益于都市圈要素的高频流动,一些腹地城市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例如,在沪杭大都市圈的带动下,绍兴、湖州在跨城通勤、商务交流、异地休闲等方面优势突出。

城市吸引力最终体现在人口“用脚投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长三角继续保持人口“净流入”,2021年新增人口126.3万人,其中浙江省人口增幅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国家。高端人才方面,上海仍是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生活首选,杭州、苏州、合肥等城市提升明显。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都市圈GDP总量约为12.6万亿元,接近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等“国际顶尖”。报告提出,对标世界级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科技创新源头能力,是长三角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长三角城市提供金融、航运、创新等领域,市场一体化为上海带来巨大动力;另一方面,上海的平台和专业服务能力通过区域合作形成了网络体系。打造集聚层次,

另一视角

换一换